多伦路上现场讲故事!川北街道与社区晨报携手推出直播党课

日前,在上海市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一堂由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主办、上海新闻晨报社区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四史”学习教育直播党课正别开生面地在这片红色文化区域内进行着。由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党校讲师、海上旧里解说团讲解员丁沪和上海新闻晨报社区传媒有限公司青年党员陶玲芳共同搭档,为广大党员和团员青年带来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多伦路的故事传递新时代声音》。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它是上海发展变化的缩影,也是党领导城市革命斗争史的见证,而今天的“四史”教育就从这里开始……

讲解从多伦路的标志性牌坊出发,通过三处名人塑像与“红三角”的故事,带大家呈现一幅丰富而又完整的多伦路的红色历史画卷。

鲁迅、茅盾、柔石的塑像矗立多伦路两侧的显眼位置,丁沪老师来到每个塑像前为大家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作为思想进步的爱国文人,他们不断用自己的笔触描绘着时代的景象,并在字里行间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 在鲁迅塑像前谈他所写的《文化偏至论》,展现这位文学巨匠在百多年前已经告诉世人,文化自信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抵御外来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袭,保持人们的思想独立,建立民族自豪感,同时牢牢树立爱国主义情怀。茅盾所写的《子夜》则用小说为载体,呈现了旧时代生活背景下,一个个小人物的生活画面,用文学的手法反映着他所见所闻的点点滴滴。而柔石写的《奴隶的母亲》不仅像他的前辈那样通过文字引导人们思考的方向,而且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后来这部剧获得多项大奖。从论述类文章到小说再到由小说开始改编电视剧,多伦路上不同的文化名人正在用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时代态度和未来期许。

在讲述完三位文化名人与他们代表作的故事之后,丁沪老师带大家前往“红三角”区域:赵世炎旧居,赵世炎是建党初期的重要领导干部,在上海工作多年,成功领导过工人武装起义,他也是在这里被捕。在赵世炎旧居斜对面就是永安里,其中44号的周恩来同志上海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最后来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纪念馆,在这里丁沪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左联当时在历史时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次直播党课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由青年党员参与其中,不同于以往党课多数是以单人开讲的方式,在双方的互动中,丁沪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两侧建筑的风格,并以多个风格显著的房子为案例进行了介绍,让大家受益匪浅,使整个直播党课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此次直播吸引了3500多人次观看,让大家通过直播间收获更多知识,让更多人通过直播间看到“微更新”后的多伦路,让更多的党员、团员青年和群众来这里寻访红色足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龙廷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