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涉沪十大网络谣言辟谣榜”发布

9月2日,2020年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涉沪十大网络谣言辟谣榜”、动漫短视频“狄小杰举报记”和《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知识手册》,网络清朗空间守护志愿者系统正式上线。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上海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

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市委网信办高度重视网络辟谣工作,第一时间将谣言信息通报涉事主体,指导属地网站及时辟谣,有效遏制了网络谣言的不良影响。上海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也积极发动上海主流新闻网站开设辟谣平台,形成工作合力,梳理研究官方辟谣稿件在全网传播热度和社会影响力,制作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涉沪十大网络谣言辟谣榜》,揭露涉疫情相关谣言的传播套路和危害。

据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介绍,

目前上海已有120家属地重点网站加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并全部设立举报处置部门,安排专人专岗负责网络举报工作,举报信息处置率达到99.8%。今年上半年,上海举报中心及重点网站总计收到社会公众举报的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280万条,通过对举报信息的梳理,市委网信办与公安机关、通信管理等部门联合行动,及时对有害信息进行了有效处置,为上海网络生态清朗、网信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疫情期间的涉沪网络谣言数量随着疫情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在此次统计的167条谣言中,有130条是直接和疫情相关的。其中,1月20日-3月30日产生的涉疫情类谣言占总数的86%。3月24日后,随着上海市防控响应级别的降级,相关网络谣言也进入平缓期。

在传播方式上,主要来源于圈群传播。在此次统计的167条谣言中,通过圈群传播的有152条,占比91%,微信朋友圈已成为疫情谣言的重灾区,容易在“熟人圈群”形成链条式传播,而微博则成为疫情谣言在公开平台传播的首选地。从辟谣效果来看,及早发现、及时处置是辟谣的最佳途径。

辟谣榜漫画制作团队“混子曰”现场分享背后的创作故事,希望通过漫画宣传形式,强化与网民互动,让真相更“好懂”、更“好看”、更“好说”,呼吁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营造和谐稳定的网络舆论环境。

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华山医院张继明教授和普陀区中心医院朱林筠主治医师宣讲新冠肺炎疫情涉医学常识类辟谣工作,分享抗击疫情中的中国力量·上海风采。

此次活动也是2020年“争做中国好网民上海网民在行动”系列活动之一。宣传月期间还将开展网络举报进社区、网络举报宣传视频展播、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等活动,以多种形式普及网络举报相关知识,并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低俗类信息、视频和游戏类网站中存在的其他有害信息进行专项举报清理,督促网站切实履行管理主体责任,鼓励更多网民主动参与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市民可通过021-55056666、www.shjbzx.cn等途径反映发生在身边的赌博、色情、谣言、侵权、暴恐等网络有害信息。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涉沪十大网络谣言辟谣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