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组织专业人士讨论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路径 | 股市速递

在国家实行双循环战略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加快了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总市值已达70万亿的A股市场上,面对注册制带来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如何在行业地位、主营增长、公司战略、科技进步、资本运作等市值管理路径选择上做出调整,做好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已然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上海融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举办了题为“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路径选择”小型专题研讨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融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勇春先生主持此次会议。

毛勇春介绍到,2014年市值管理被写进“新国九条”后,监管层及资本市场的实践方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路径选择上都给于股权激励与并购重组较高的正面评价,但经历了这些年的实践、及对大量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的观察后,大家比较多的认为这两个路径选择与工具使用也是中性的。

于是,会上嘉宾对这两个路径及工具运用也分享他们的观点。

“市值管理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走正道。” 凯石资本的俞铁成先生如是说。他从并购重组的视角对上市公司可能会遇到的并购陷阱及如何预防等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进一步证明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路径,但路径的实施与工具的使用要以公司整体价值增长为前提,不搞简单的跨行业高溢价收购,不要留下无法兑现业绩的高商誉让投资者背锅。

荣正咨询姜婷女士就介绍了股权激励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可选路径的实践情况。对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作为不同的激励方式及适用情况进行了分享。对员工持股计划作为激励方式需要关注的方面及对科创板公司股权激励的方式上的政策支持也做了介绍。但其也认为,股权激励并不简单代表股价上涨,只有完成了股权激励的预定目标,公司业绩超标增长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得到溢价。

国泰君安的施纪军先生表示,市值从Pre-IPO起对公司来说就很重要,随着目前上市审核理念的提升,政策的日趋完善以及注册制的推行,市值指标愈加重要,公司估值也愈加复杂,特别是一些没有可对标的没有盈利的科技类公司的估值,所以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路径如何选择与应用也成为了上市公司无法回避、需要研究的新内容。

注册制下如何使量化估值更加合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徐大丰博士表示,注册制下,公司上市门槛降低,公司估值也更加复杂,有些公司业务明晰,估值边界清晰,而有些或仍面临亏损,估值边界模糊。对于估值边界模糊的公司,市场往往会产生分歧,而这些分歧正式是市场繁荣的前提,也促使我们用更接近实际的估值方法去赢得市场的认同。

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朱平芳教授在发言中说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相比于国外的大水漫灌还是比较谨慎的,但目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严峻,谁也没有想到今年初会出现这样的一场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诸多剧变,所以面对资本市场我们还是需要居安思危,包括对科技股的业绩在短时间里的兑现不能太乐观,要鼓励长期创新与长期投资,反对资金短期博弈的不良风气。

中信证券郑敏雪女士表示,注册制下,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就总市值与GDP占比指标而言,市场规模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市场虽会趋向两极分化,但同时也会更加成熟,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流动性是市场的基础,而其他市值管理的路径或许都是工具。只有市场具有流动性了,整个市场才会更加成熟,上市公司质量才会不断提升。

“最终市场追求的就是内在价值和市值的合拍。” 媒体人士秦宏直言:“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从开始至今一直在变化、发展,财经媒体作为连接市场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媒介,也希望能更好的传递信息。”

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融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竺敏明先生认为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可视化工具或将成为上市公司评级评价进而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的趋势,并介绍了市值管理可视化小程序——融客Online;项目团队代表就小程序自去年底预发布以来的历程、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产品的差异性与应用场景进行了介绍。量化团队代表就基于溢价协同指标的量化策略回测结果向大家进行了汇报。

会议交流环节,与会嘉宾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会议主题的想法,例如注册制下两极分化将日益明显,强者恒强。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对其未来及估值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市值管理路径方面,一致认为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这些工具都是中性的,传统的市值管理路径可以继续深耕,新的路径可以在促进市值与内在价值协同增长的总原则下大胆探索与实践。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韩忠益(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