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顾问来了!陪伴式救助帮200斤女孩走出“孤独困境”

2018年,在唯一的亲人因病去世后,20来岁、体重200斤的女孩姗姗(化名)出现了糖尿病、脑垂体瘤、肾功能减退、抑郁症等多重问题,一度将自己关在长宁区新泾镇某栋楼底楼的房屋里,深陷疾病与孤独之中。2019年,社会救助顾问为姗姗量身定做了陪伴式救助方案,最终将她从困境中拉了出来。

目前,上海市民政局决定今年内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社会救助顾问制度”。这意味着,社会救助将从以往的群众找政府问政策,升级为政府、社会和市场联手,为困难群众按“一户一方案”原则设计专业的救助计划,并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搭建长效救助机制,帮助困难家庭造血。

▲配图,图文无关 

200斤女孩走出昏暗的房屋

今年22岁的姗姗,是个身世悲惨的可怜女孩。独自生活的她,曾一度将自己关在新泾镇某栋楼底楼的房屋里,深陷疾病与孤独之中。如果没有社区救助顾问的帮助,她不知何时,才能走出那间昏暗的房屋。

姗姗成长于一个特殊的家庭。从小父母离异的她,一直跟随着长期吸毒、无固定工作的父亲生活,一家人依赖于低保为生。

父亲能给予姗姗的照顾非常有限,身处花季的姗姗,不仅身体患有多种疾病,体重高达200斤,还存在有抑郁、孤独等多重心理问题。

2018年,姗姗的父亲因大病突然去世。无法接受至亲离去的姗姗,变得愈发自闭,出现了糖尿病、脑垂体瘤、肾功能减退、抑郁症等多重问题。

为了将无力自救的姗姗从困境中拉出来,2019年,社会救助顾问介入,为姗姗量身定做了陪伴式救助方案。

一方面,社会救助顾问为姗姗联系到了新泾镇阳光心理工作室的咨询师,通过专业、持续的心理咨询,引导姗姗打开心结,重建信心。另一方面,根据姗姗的身体情况,社会救助顾问为姗姗链接了医疗救助,通过胃切除手术,帮助姗姗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然而,疾病的缓解,只是帮助姗姗的第一步。这个从小依赖于低保维生的女孩,负担着父亲遗留的家庭债务,且对自己毫无信心,她总是念叨着: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为了带姗姗走出“恶性循环”,消除救助依赖,社会救助顾问为姗姗制定了多元化的债务解决方案,社区救助顾问通过公益平台上的公募计划获得资金,为姗姗居住的房屋进行了整修,并帮助姗姗将整修后的房屋进行了划区域出租,缓解了她的债务压力。同时,还通过链接社会帮扶力量为姗姗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

在社区救助顾问的帮助和陪伴下,姗姗充分利用了社会上各项帮扶政策,成功走出了极端心理状态。如今,姗姗已找到了工作,摆脱了原来的 “恶性循环”。

▲配图,图文无关 

为困境家庭建立一户一方案

姗姗的故事,是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在长宁区试点过程中的一例。

从三代五口陷入疾病、失业多重困境的赵先生一家,到身心患有多重疾病的退休夫妇王先生一家,从跟随年迈祖父母生活的自闭儿童小雪(化名),到跟随患有眼疾的母亲生活的小佳(化名)……

“社会救助顾问”制度在长宁区试点一年多来,由民政、人社、红十字会、社区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组成的300多人救助队伍,对长宁区7000多名救助对象进行了精准评估,对150多户家庭进行了重点救助帮扶。

他们为深陷多重困境家庭、群众量身定做了整套的专业救助计划,帮助他们整合链接政府、社会、市场各类资源,从物质到身心,获得综合性的救助。

目前,上海市民政局已决定,今年内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社会救助顾问制度”。这意味着,在上海,社会救助将从以往的群众找政府问政策,升级为政府、社会和市场联手,主动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纾解方案,帮助困难家庭造血。

根据长宁区民政局在试点过程中的做法,社会救助顾问会针对困难家庭,开展全程式、陪伴式顾问服务。他们会实地走访并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困境和现实需求,为困难群众按“一户一方案”原则设计专业的救助计划,并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搭建长效救助机制。

▲配图,图文无关

“一网统管”精准服务送到百姓开口前

除了像姗姗这样身陷多重困境,需要专业纾困方案的救助对象外,还有一些困难群众,根本不知道许多社会救助政策的存在。在困境初期与社会救助的错失,让他们在困境之中越陷越深。

为了帮助这些“沉默的少数”,上海市民政部门还鼓励各区探索通过“一网通管”的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这些“沉默者”。

今年疫情期间, 徐汇区就通过“一网统管”,将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就业帮扶纳入至精准救助场景中。

通过低保数据库、公安人口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参数量的叠加,徐汇区精准识别到了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依托于社区就业援助体系,徐汇区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从而阻断了这些低保家庭滑向更困难的处境。

通过将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一网统管+精准救助”的工作模式,极大了提高了社会救助的服务能级。

徐汇区“一网统管”的精准救助场景,汇聚了民政、人社、残联、医保等14个条线,1600万条民生数据,形成了民生大数据池,通过为家庭、个人进行45个标签分类,并通过一项或多项标签勾选,构建成家庭致困的精算公式。

网格化的协同处置,可以将大数据主动发现的救助政策以外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网格化的处置流程中,极大缩短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长。

此外,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多维困境家庭分析需求模型,通过对困境家庭生活、健康、就业、教育等7个维度22个指标的综合分析,为困境家庭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实行个性化救助关怀措施。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