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救助站里,有18岁女孩有爱的家,也是魔都温暖的存在

站长爸爸,你在天上还好吗?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超过上海本科录取控分线57分后,18岁的姑娘小樑默默地望向了遥远的天空。因为,那里有她颇为牵挂的站长爸爸。

时光倒回到2017年,那时的小樑还在为自己没有中考资格而惆怅,是一路关心她的站长爸爸李福强多方奔走,终于为她落了户口,获得了通往高中的通行证。在站长爸爸离开人间后,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接过了李福强手中的接力棒。如今,在站内度过5年时光的小樑终于可以喊出:我也可以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回报那些给我温暖的人们了。

或许,当每一个如小樑般的柔弱群体能得到悉心照顾,这座城市就会熠熠生辉!

感恩守护,她想学医,为社会做点什么

“马上要上大学了,身体要锻炼好啊。”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的健身房里,站长居家定正督促小樑跑步。小樑粲然一笑:“疫情期间宅了半年,我都长胖了呢。一定好好锻炼,争取开学后让同学们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前几天,小樑完成了高考志愿的填报,等着查询录取结果。457分的成绩,小樑还不太满意,但已超过上海本科录取控分线57分。她选择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第一志愿,希望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小樑的家,就在周家嘴路上的杨浦区救助管理站里。因为父亲病逝、母亲失踪、寄养家庭无法继续照顾,她在这里住了快五年。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心情平静而幸福。“我性子慢,做事耐心,喜欢稳定,觉得学医比较适合我。”通向未来的道路就在眼前,刚刚过完18岁生日的小樑,比起刚进站时,已然成熟了许多。站长居家定告诉她,求学期间,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继续守护她。“等到毕业踏上社会,你就要靠自己了。”小樑点点头。暑假里,她每天温习英语,打听专业学习要求,为大学生活提前做准备。

户口有了,“站长爸爸”走了,她在心里谢谢他

时光倒回到2017年春天,小樑连能不能参加中考都还不知道。大学于她,更像镜花水月中不敢触及的梦。小小女孩的人生背负了太多沉重。那时的她,已在救助站居住了一年多,时任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的李福强日常悉心照顾着她。中考报名的日子越来越近,身世特殊的小樑却连户口都没有。上不了户口,意味着她的学业只能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止。小樑很上进,希望一路向上念高中、考大学。面对现状,她急在心里,却不知道能找谁帮忙。

■2017年,李福强在小樑房间里和她谈心。摄影:何雅君

她的难题,站长李福强记在了工作日程里。为了早点落上户口,不耽误女孩的前途,李福强带着工作人员一起走街道、走公安、走法院,到处咨询,写了一篇又一篇情况说明,还请来律师协调解决。终于,小樑拿到了崭新的户口本,办好了身份证,中考后入读杨浦一所区重点高中。这份恩情,小樑记挂在心,希望等自己长大后,好好报答暖心的“站长爸爸”。但她不知道,“站长爸爸”四处奔波时,已经罹患癌症。2018年3月,“站长爸爸”走了,小樑哭成泪人。她从心里感激他,谢谢他给自己又找了一个家,谢谢他那么努力,为她赢来了今天和明天。

小小救助站,见证女孩成长,见证城市温暖关怀

李福强离世后,同事居家定接手他的工作,成为救助站站长,和站里的工作人员一起继续照顾小樑。

每天早晨七点不到,小樑吃完食堂预留的早饭,值班司机就会驱车将她送至学校。傍晚放学后,车子停在离学校有段距离的路边,等着把小樑接回救助站的家,享用温热的晚餐。

小樑住在哪,同学们并不知道,她不想同学和她交往有顾虑。在居家定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需要呵护的小心思。“孩子敏感又懂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她照顾好。”看似简简单单的照顾二字,却是救助站一群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用心付出——想吃什么菜,食堂阿姨悉心准备;小姑娘爱美,隔段时间就有人陪她买衣服;和同学朋友出去玩,会有人为她“守门”;有什么心事,社工姐姐是最好的倾听者;站长家庭聚餐,小樑也是少不了的一份子,家长里短的烟火气,给她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小樑要上大学了,大家叮嘱她:“放了假就回家里来,我们等着你。”“我们当然希望,她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家人,我们也这样待她。”站长居家定如是说。甚至小樑读完大学如何深造,如何就业,他都有所考虑。

■2020年8月2日,救助站为小樑开生日派对

从穿校服、扎马尾辫的内向初中生,到亭亭玉立、开口带笑的准大学生,小小救助站见证了小樑的成长,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对柔弱群体最温暖的关怀。小樑是不幸的,因为她缺少了来自传统家庭的父母关爱,但小樑同时也很幸运,因为她在救助站里收获了更多人的大爱。正如居家定所言,让历经坎坷的孩子能够拥有和普通孩子一样的幸福,是每一位救助人的工作信念。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