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空场”毕业典礼|疫情之下,这群年轻音乐人未来依旧可期

2020年对于文化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内各大职业交响乐团纷纷宣布延期、取消数月演出。在这个业界“寒冬”,如何继续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对于音乐院校应届毕业生是一道难题。

7月24日下午,由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三方创办的上海乐队学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艺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空场”毕业典礼。

现场,只有学院创始人、院长、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学院理事会秘书长、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两位参会者,而13名毕业生及上海交响乐团教师则通过电脑连线的方式参与其中。

学院理事长、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纽约爱乐乐团CEO、执行总裁狄波拉·博尔达则通过视频送上祝福。

疫情来了,国际合作下的乐队学院何去何从?

学院负责人坦言:“疫情的爆发,让以注重舞台实践为重要特色的学院面临着办学6年来最大的难题和挑战,也考验着双方的合作模式。”

众多问题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所有师生均无法面对面地上课,更无法排练、演出,其中包括纽约爱乐的夏天来沪“集训”计划。

据悉,2月起,上海乐队学院即响应防疫措施,第一时间将专业主课、综合职业教育、模拟考试、乐队艺术指导、英语课、汉语课等课程搬到线上,至今已累计线上授课5个月。

虽然师生们仍在克服无法手把手教与学的困难,线上课程并没有给毕业季带来太多影响:在最新一轮面试甄选中,已有7名学生考取了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在内的国内职业交响乐团,这一成绩与上海交响乐团教师们不间断的线上“守候”和平时累积的训练密不可分。

“第一次参加考团面试,看到那么多考官,有些紧张,但是因为平时就有很多模拟考试的训练,在疫情期间专业老师也着重了备考的练习,所以发挥是比较稳定的。”本届毕业生、考取上海交响乐团的大提琴专业学生赵丽媛说。

纽约爱乐的演奏家每年来沪教学4次,每年夏天,全团飞赴上海,对学生展开多种形式密集教学,上演数场交响乐教学演出,并邀请学生坐进乐团,与演奏家们并肩排演一部交响乐作品,“身临其境”地汲取第一手乐队演奏经验。

今年因疫情影响,不得已推迟了所有的行程,乐团以另外一种形式“如约而至”——50余名纽约爱乐的演奏家和学院全体学生组成了一支线上交响乐团,以视频接力的形式合作共演了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的片段。

另一方面,3名纽约爱乐的首席演奏家开展远程大师课,在线上对学生演绎的独奏及乐队片段提供了悉心点评、指导,并作示范。

上海乐队学院执行长何大耿介绍道:“线上大师课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项目,它不只局限于上海乐队学院的学生,还邀请到音乐院校的专业学生及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参与,并通过视频平台辐射至更广泛的观众,让大家和我们一起上这堂‘音乐课’。”

虽然对未来何时、以何种形式回归感到迷茫,但毕业生们并未因此蹉跎懈怠。“疫情对于我还是有影响的,这大半年演出的搁浅造成了我对于舞台的一些陌生,同时也增加了我对于音乐会的渴望与期待。我想用疫情期间这段空窗期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做好转型。”小提琴专业毕业生李泉帅说。

学院院长、创始人余隆认为,疫情下的青年乐手,依旧未来可期。他在毕业典礼上寄语毕业生们:“疫情对演出行业遭受的冲击,为我们带来了新思路:青年乐手的发展不应只局限于舞台;在疫情期间,因为技术的革新和舞台的转变,涌现出了更多的择业机会。”

他们将如何在职业道路上“乘风破浪”,令人拭目以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