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敲定了!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此前有消息称,蚂蚁集团预计IPO估值2000亿美元,如果按5%-10%股份出售,蚂蚁集团的融资规模在100亿-200亿美元,或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融资规模的IPO之一。
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巴巴盘前大涨近5%。
上市计划早有“预谋”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官宣”中表示:
上市可以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成果和未来。
而关于蚂蚁集团上市的传闻,其实由来已久。
最近一次是发生在7月8日,有外媒消息称,蚂蚁计划最早于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标估值2000亿美元。不过,当时这一消息很快被蚂蚁方面否认:“消息不实,没有上市时间表。”
而所谓的“不实”,原来不限于香港,而是同步在科创板上市。而种种迹象表明,蚂蚁集团IPO上市是早有苗头。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周,原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公司经营范围不再包含服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知识流程外包,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等。
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在削弱其金融属性的同时,还在不断加强其科技属性。
一年上百亿,盈利能力超强
蚂蚁集团此次上市,本身盈利能力就很强。
今年2月13日,阿里巴巴公布的2019年度自然年财报称,对于2019年9月取得蚂蚁集团33%股份后的一次性收益,对应的收益是23亿元。
有分析称,按照自然年计算,蚂蚁集团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131.90亿元、亏损19亿元。2019年,蚂蚁集团的税前利润大约在170亿元。
接下来,蚂蚁集团如果要继续快速增长,可以借助IPO方式进行加速。
而且从融资历史来看,蚂蚁集团作为一家超级独角兽,也到了IPO的实际了。
据料显示,2015年7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一轮120多亿元人民币的A轮增资,估值超过450亿美元;2016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总额超过45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建行旗下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人寿、中邮集团等机构参投;2018年6月,蚂蚁金服又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140亿美元。
无论从经营层面,还是资本层面,蚂蚁集团都为IPO上市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港交所和上交所的又一资本盛宴
被传闻那么久之后,为何选择在此时上市?市场环境的成熟,也是一大外部原因。
就港交所而言,今年以来,从京东到网易,不少互联网企业都选择赴港二次上市,甚至掀起一股回港小高潮。这样的良性循环,在为港交所带来了更多优质标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场。而对于上交所来说,今年是科创板创立一周年的时期。
截至发稿,蚂蚁集团并未披露具体上市时间安排,但是,上交所和港交所都相继对蚂蚁表示了欢迎。
上交所表示:
蚂蚁集团申报科创板,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优质科创企业的主市场,科创板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集聚引领效应不断增强。
港交所李小加则表示:
我们很高兴蚂蚁集团今天宣布了将在香港和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蚂蚁集团选择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我们将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全球创新和领先的公司来香港上市。
有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发行上市,将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它不仅标志着国内资本市场上的发展日益成熟,可以为培育新经济提供良好的资本土壤,并将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向更具创新活力的新经济领域,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苗夏丽 姜欣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