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能扫码关注一下我们这个公益活动的公众号吗?我们这个活动叫‘关注大山里的孩子’……”昨天(7月19日),兰生复旦中学的20位学生化身“小小公益传播官”,在五角场下沉式广场,向行人宣传“加油一起成长”城乡儿童一对一成长公益教育项目。
“关注大山里的孩子”是该校公益宣讲队举办的第四次宣传活动的主题。
活动倡导5—15岁的青少年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关注“加油一起成长”公众号,让市民能够了解山区小朋友的故事,从而愿意参与到后续的“加油月捐”等活动。
以这样的方式“关注大山里的孩子”
此次,“关注大山里的孩子”活动主要发起人莫桂华,也是兰生复旦中学的一名家长。
莫桂华来自广西桂林市下的一个小县城,目前就职于上海烟草公司。几次假期带孩子回老家,他发现城乡儿童生活教育差距很大,心酸之余,他产生了发起公益活动的想法。
想法萌芽之后,他留心关注到“加油一起成长”城乡儿童公益教育项目,在观看主办方的一次直播时,山区受到资助的孩子们对“100元能够做什么”问题的回答,令他深受触动。
“那些孩子说100元能够买书包、买鞋,还有的说能够给家人买药。可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100元可能就是一顿肯德基麦当劳,不算什么。”深受触动的莫桂华,就号召孩子们一起来推动“加油一起成长”项目,第一步就是发动更多的人,关注该项目的公众号。
平日里,莫先生也参与了公司同事自动发起的捐款活动,每月定时向西藏的学龄儿童捐款50元,用以资助他们的生活。“每次收到西藏孩子们的期末成绩反馈,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遭遇拒绝不气馁,孩子们屡败屡战
中午12时,记者到达现场,20位小传播官们都戴着红领巾,穿着统一的蓝色马甲,胸前挂着工作证,各个都显得精神抖擞。
活动伊始,小传播官们四散开来进行宣传,不少学生都显得十分腼腆。宣讲时,一旦被行人摆手拒绝,就害羞地跑到一旁。
学生们面对首战折戟的情况,并没有气馁,而是寻找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
半小时后,多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此次宣传的秘诀,匆忙的行人变得耐心,不仅愿意听他们讲活动目的,还能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
兰公益宣讲队小队队长莫竣淇同学向记者介绍,“关注大山里的孩子”公益活动已经成功开办三期,这次是第四期活动,也是该校公益宣讲小队20人第一次聚齐。因为他们都是利用课外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能聚齐很难得。
对比上一期在五峰书院开展的公益宣讲活动,他觉得这一次活动难度比上一次大,“上一次是星期天晚上,而且那边生活节奏慢,这边出行的人很匆忙,赶时间,不愿意听你讲。”
此次宣传活动中成功率最高的王浩宸同学,认为这类公益活动可以通过宣讲达到帮助山区孩子们的目的,“昨天在五峰书院门口宣讲,碰到了一对马来西亚的夫妇,他们很感兴趣问我怎么参加。但是宣讲活动年龄限制是5到15岁。他们没办法参加,但表示愿意在生活中帮我们多多宣传,多多去关注大山里的孩子。”
宋诚同学觉得关注就是帮助,并和记者分享了在宣讲过程中的困扰和心得。他发现在五峰书院那边,坐在店内看书的人往往愿意扫码关注。但是书院门口来往的行人以及今天五角场的行人,“去一个就吃一个闭门羹,可能他们急着逛街、急着和朋友见面吧。”
做公益的同时,收获一份特别的经历
莫桂华向记者介绍,前面几期活动已经为“加油一起成长”公众号增粉3356人。孩子们这次宣传后,粉丝增量接近6000人,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排名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
参与宣传的同学们会有一个积分排行榜,每让一位市民关注到公众号,相应会获得2个积分,达到500分,就会获得级别最高的五星证书,“孩子们在帮助山区孩子获得关注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
据悉,下一次兰公益宣讲队计划在地铁里10号线五角场站进行公益宣传。
莫桂华还提及“关注大山里的孩子”后续宣讲计划包括:一对一月捐、爱心义卖,以及让公益宣讲队的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录制空中课堂,让山区的孩子可以通过同龄人录制的视频,可以接触到了解到外面的广阔的世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朱晓芳 皮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