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纱大亨到收藏大家,许宗炜先生7月19日做客嘉禾直播间【v艺有约】,与主播v姐畅谈收藏心得,如何见“精微”而致“广大”。许宗炜在直播中金句不断,让广大网友收获许多收藏与人生感悟。
许宗炜先生长期从事婚纱设计、制造,被业内誉为“婚纱大亨”。30年前,他开始介入收藏。许宗炜在收藏界最为轰动的,便是他收藏的赵无极油画《17.4.64》,于2009年拍出3363万元,创当时赵无极拍卖纪录,也让许宗炜名利双收。
■赵无极油画《17.4.64》
但是许宗炜先生表示,收藏并不是拥有,艺术市场也不是逐利的地方。对有志于搞收藏的人来说,要先精微,先深入,再广大,也就是要先确定一个专题去深入,不要到处都收。
面对如今满天飞的“收藏家”头衔,许宗炜认为,收藏家没有大小之分,但有真假之别。真藏家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假藏家有逐利之心,他买进就是为了卖出,结果堆在家里一大堆,卖也卖不掉。
许宗炜的收藏心得是,当你倾心于一件作品时,虽然当时这位画家没有太大的市场性,你知道买进后可能会卖不掉,但还是要买,因为你喜欢。而当你手上的画涨了三四十倍,你也不愿意卖掉,这才是真藏家。因为你爱它,你跟它有感情。
■许宗炜(右)在直播中
许宗炜表示,收藏家要有向往,有探索。向往,是因为收藏,形成癖好,它可以陪你过一生;探索,艺术品不是一眼就能让你看尽,一定会有让你不断咀嚼的东西;同时,你的心得可以分享给家人、朋友,这样才算是藏家的自我养成途径。
许宗炜对赵无极、朱德群、丁雄泉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收藏深有研究。他表示,赵无极、朱德群是华人在国际艺术界的宝贝,两人年纪相仿,际遇相近。赵无极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狂草时期”的作品是其一生的创作巅峰。1973年以后是“空灵时期”,他已功成名就,洗尽铅华,这个时期的作品价格也就比较低。
朱德群只比赵无极大一岁,1955年到法国之后,才从具象画转到抽象画,1960年代他以中国山水为启发创作抽象画,1980年代以后才创作了“宇宙之光”系列,达到高峰。
朱德群的作品价格基本上跟着赵无极走,一般情况下,是赵无极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华人艺术家丁雄泉早期是做织品设计的,他市场价格最高的是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丙烯画,而不是后期水墨画。
■(左起)赵无极、朱德群、丁雄泉
许宗炜透露收藏心得说,大家应该挑选画家35岁到55岁之间的作品,这是艺术家一生精力最旺盛、企图心最大的时期,然后再从这里面挑你喜欢的。
和很多人一样,许宗炜搞收藏也走过弯路。刚介入收藏时,他花大价钱买了一批作品,结果里面只有一件是真品。许宗炜由此反省自己,开始花时间读书、看画,挑出自己觉得最好的十大画家,从中梳理、挑选,再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研究心得去收藏。
■许宗炜讲述收藏故事
让许宗炜一战成名的那张赵无极《17.4.64》,原藏家是因为从事股票期货缺钱才割爱,许宗炜跟对方去看画时,那个地方连电也切断了,画是搬到走廊上看的,许宗炜只看了3分钟,就决定要了。虽然当时对方要价很高,但短短几年以后,这件油画就在拍场上以他买入价的15倍成交。
还有一件当时要价很高的藏品,是于右任写给台北龙山寺的对联,原藏家一开始不肯卖,许宗炜就请他开一个不卖的价钱,结果他开了一个高于行情20倍的价钱,许宗炜居然也接受了。
心不心痛?当然是痛的,但许宗炜自有一番“心痛观”。他说,在自己的收藏生涯中,曾有几件让他一时错失、后悔至今的藏品。其中一件是傅抱石的《丽人行》,1996年曾上拍,他因一时犹豫,没参与,当时《丽人行》拍出1078万元,而如今估计要3个亿。
许宗炜说:“当你面临一件想买的东西时,一会心痛,二会懊悔。心痛,因为要价很高,得花很多银子;但错失了你就会懊悔。心痛会维持三个月,而懊悔可能维持三十年。所以奉劝大家不要懊悔。”
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许宗炜表示,大家要多读、多看、多听、少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买;可卖可不卖的,赶紧卖。
买要买到心痛,大痛才会大赚,小痛小赚,不痛不痒的,以后也赚不到钱。
许宗炜认为,收藏到最后,就是收藏自己。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要带着逐利的心情搞收藏,那是不会成功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