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话太难学了!但龚琳娜想把这首山歌唱给上海观众听

每天早上6点,被鸟叫唤醒,7点雷打不动开始练歌,9点半收工以后,散步、修剪花草,打太极,看书……这是如今生活在大理的龚琳娜,每天的日常。

当代中国音乐界伉俪中,龚琳娜和老锣是极为特别的一对。他们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苦苦摸索,有过极度辉煌的商业成果,却最终选择放弃刻意追求“神曲”,把艺术化的歌曲创作作为终极目标,不断探索。

一场疫情,让他们分隔两地。老锣在德国带孩子,而龚琳娜则享受着田园生活,民间采风、学古琴,甚至开始试着做饭,“原来我觉得生活中除了唱歌,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但现在,我开始试着享受生活中的其它美好。”龚琳娜说。

今晚的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演出中,她将首次携手指挥家余隆,在交响乐队的伴奏下,带来两首风格迥异的《山鬼》和《静夜思》。

“雷填填兮雨冥冥,《山鬼》这首歌其实很大气,以前每次和我自己的小乐队搭档,总觉得不够劲儿,这次和交响乐团合作,气势磅礴的感觉来了。”演出前,接受记者采访龚琳娜,一聊起音乐就眉飞色舞,甚至到了兴头上,还唱了起来。

在这首作品中,她还融入了黄梅戏、山歌、花脸等不同的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元素,“很期待和交响乐团碰撞出的全新火花。”

另一首《静夜思》,则与《山鬼》的气质截然不同,仿如小溪潺潺流过,“我会让交响乐压到很弱,带来流线型的音乐。在很细微的声音中,去感受中国诗词韵味中吟诵的魅力。”

今晚的音乐会之后,她还将在今年MISA的舞台上,带来两场演出。

7月22日,她将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演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音乐会。有意思的是,这一晚,她将献唱崇明山歌《潮水娘娘》,“崇明的方言太难学了,我听了无数遍。光今天,就从早上7点,一直练到出门。”说起这首歌,龚琳娜坦言,要站在上海的舞台,唱本地方言作品,需要勇气,“但我还是想把上海民歌唱给这里的观众听,甚至我希望,能教会大家一起唱。”

闭幕式演出谭盾的《慈悲颂》中,龚琳娜还将挑战第五幕“心经”。这同样是一项不简单的任务,演出前20天,她才接到谭盾的电话,临危受命,“这两天也在拼命练习中,争取在上海乐迷面前背谱演唱。”

疫情虽然让工作停滞,但学习不能停止。在龚琳娜看来,不断学习新的歌曲,是她动力的源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安放的地方,我的信仰就是音乐。我只是一唱歌,尤其是新歌,就觉得浑身都有力量。”

这半年没有演出的日子,她过得同样充实。有了说走就走的采风,探访了很多让她惊艳的小城镇。

不仅如此,她还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神话。“我发现许多孩子对国外的超级英雄如数家珍,却对中国的夸父等远古神话不甚了解,其实《山海经》里同样有很多英雄人物。”

目前,龚琳娜正在筹备专辑《山海神话》,其中将收录10首老锣新作,每一首都有超高难度的声乐技巧。龚琳娜希望用不同的声音和技巧,表达不同神兽的性格特征和独门绝技。

这十几年,龚琳娜一直在探索与创新,但她牢牢记着,要抓住中国音乐的根——民间音乐和人文音乐。在牢牢抓住根脉的同时,她还想要成为一棵大树,“我要拼命往上长,发出新芽,枝繁叶茂。”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