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年报》)。《年报》显示,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0.96万亿元,同比增幅67.49%。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净值化转型进展顺利的同时,未来产品净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会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常态。目前,多数稳健型投资者因此对净值型理财产品望而却步,需要调整自身心态和各方一起成长。
破刚兑净值化皆积极进行中
《年报》显示,2019年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稳健增长,截至2019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4.73万只(不包括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同比增长6.15%。
其中,国有大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53万亿元,同比增长0.20%,市场占比36.46%;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续余额为9.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6%,市场占比41.52%;城市商业银行存续余额为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5%,市场占比17.20%;农村中小银行存续余额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7.50%,市场占比4.36%。
同时,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在不断加大。2019年,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0.96万亿元,同比增幅67.49%。2019年末,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加4.12万亿元,增长68.61%。预期收益型(非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13.27万亿元,同比减少2.74万亿元,降幅17.13%。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16万亿元,占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1.04%,同比上升1.93 %。
分机构类型来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相对较高,分别达到56.45%和45.69%;农村中小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相对较低,为28.94%;国有大型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为28.60%,占比最低,原因为部分净值型产品划转至理财子公司,合并计算,国有大型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34.71%。
理财子公司也初具规模。2019年末,共有17家理财子公司或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10家开业。5家国有大型银行下设的理财子公司发行了理财产品,余额合计0.8万亿元,均为净值型产品。
可见,2019年,打破刚兑、加速净值化转型工作正按照监管的要求积极地推进中,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越来越高。
此外,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也将更加透明。中国理财网·理财信息披露平台正式推出,银行理财产品将拥有权威的第三方信息披露渠道。投资者可以从第三方更加明确地获得信息,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资金损失。
投资者应冷静应对净值波动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大概率会全面净值化。目前,仍有很多稳健型投资者不能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
工银理财研究部主管赵柏功分析,未来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化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最主要的产品形态,产品净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会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常态”,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投资标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这就要求投资者及时转变心态,冷静地去面对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近期,很多银行理财产生了浮亏,市民王先生就告诉记者,他差点心态就崩了,从来没想过银行理财也会亏钱。
中邮理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丽娜坦言,需要承认的是,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是其发展转型期面临的必然挑战,也是理财产品逐步“打破刚兑”面临的阵痛。不过,无论有多大压力和挑战,理财净值化转型不可逆转。如此才能实现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真实客观反映投资标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符合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
但其实,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存在风险,但是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收益越大风险越大。市民李女士表示,以前买保本理财都是说有多少收益就有多少,现在买的净值型理财不仅拿到了业绩比较基准相符的收益,还额外收到了80%的超额收益,真是额外的惊喜。
交银理财产品研发部总经理施盈表示,较之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不足客户承担、超额收益银行全拿,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不足还是客户承担,但是超额收益大部分归投资者所有,风险和收益基本平衡。
所以,投资者与其担心净值化转型之后要面对的净值波动,不如先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购买理财产品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明确产品的风险等级、收益等情况,再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净值型银行理财也有中低风险的,虽然不是保本,但亏损的风险也比较小,不必过分担心。各方都在改革转型的同事,投资者也要一起成长进步才能共赢。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商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