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云端”召开,探索科技如何加速公益组织数字化转型

7月14日,2020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线上举行。此次峰会中,3000余家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代表进行在线互动与“云端对话”。 3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社会企业家、媒体人和公益慈善组织资深从业人士从公益慈善数字化、透明化建设、生态化搭建等问题与在线参会的公益慈善机构从业者、网民进行分享和探讨。

峰会主席、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主旨演讲表示,互联网公益已将亿万人的点滴善意汇聚成了爱心洪流,未来期待广大公益伙伴能更好运用众多互联网公益平台的特有优势,发挥慈善组织各家所长,坚定人心深处的善意,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向阳而生。

公益慈善亟需数字化“药方”

中国发展简报与《公益慈善周刊》等联合发布的《疫情下公益组织的挑战与需求调查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有超过6成公益慈善组织遭受重大或者比较大的影响。而在项目的执行方面,有67.5%的项目无法进社区开展活动,36.1%的项目因为疫情的原因而被迫暂停与社区合作。

在特殊时期,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撑,公益慈善组织从最初因人力调配不足,资源分发不及时而被“网民吐槽”,到后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全球疫情精准快速救援,逐步摆脱困境。

陈一丹在峰会的主旨发言中提到,本次疫情严峻,是名副其实的一场“大考”,但公益伙伴们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助力下加快自我进化,截止6月初,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在众多伙伴助力下累计近1300万人次在腾讯公益平台上为驰援战疫捐赠善款,共计超过6.06亿元。他还表示:

疫情之下,很多人因情绪驱使产生感性公益行为,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与“公益慈善数字化”组织能力,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和持久的习惯。这不仅为互联网公益行业,更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沉淀下宝贵的公益财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分享中也表达了技术驱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性:“网络应用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扬,表明技术在公益慈善事业上大有可为。在疫情下带热的云经济,创下互联网新应用规模的世界纪录。”

不过,要实现“公益慈善数字化”,仅仅依靠几行代码和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思维的跃迁以及人才的培育。据了解,抗疫期间,腾讯就曾开启过“抗疫志愿者”模式,大量的腾讯技术人员在春节抗疫期间放弃休假参与到了健康码、公益小程序的开发之中。

向1200万“战疫捐助”者说谢谢

自2016年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南都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每年都会面向全国公众,汇聚来自科技界、企业界、NGO、学术界、国际组织等各行各业的公益人,展示互联网对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对于公益事业的推动成果。

今年受疫情影响,首次搬到线上举行。为了向疫情期间的公益捐助者致敬,互联网公益峰会从“活力慈善”“生态共建”“积极探索”和“前瞻性”四个方面,向社会公众和公益业界推荐了145个公益机构和项目。

此外,峰会特别设置了“你的名字,我们记得”致敬环节,向疫情期间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爱心捐助的1200多万爱心网友致敬。

每年峰会,公益人都能收获一些互联公益新玩法,以及国际视野下的新视角。在本次峰会还设立了影响力论坛以及圆桌对话,保尔森基金会总裁戴青丽(Deborah Lehr)从全球视角分享公益发展的全球新趋势,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丁香园、极飞科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腾讯研究院、真爱梦想等公益慈善组织,以及“网红教授”罗翔,“新晋网红”歪果仁研究协会创始人以色列人高佑思等也纷纷为公益“支招”,让公益如何能更酷,更具亲和力,更加“接地气”。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卢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