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升学的家长可能都知道,上外附中、上实、浦外这三所上海优秀的公办学校,俗称“三公”,办学质量优异,万一没有录取,也不影响公办对口或者民办摇号,所以被民间称为“零志愿”。
但三公入学难度之大也是众所周知,而且摇号后,这几乎成了学霸们小升初时面试竞争的唯一选择。
以其中的上外附中为例,它一直以来被誉为“神仙学校”,能获得面单都说明已经跻身学霸群,更遑论超低的录取率。
熟悉 上海升学 的家长都知道 ,我们的学霸栏目每年都为大家介绍“神仙学校”的牛娃,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今年3月我们还邀请两位上外附中学霸家长进行线上直播,把孩子的成长经验与择校攻略详细地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就邀请咱们的老朋友、上外附中家长黄爸贡献第一手新鲜出炉的2020上外附中报考招录花絮!
2020年上外附中报考花絮
随着5月16日面谈当天晚上拟录取名单的发布,一年一度的上外附中录取工作落下了帷幕。
每年,“神仙学校”的报考都是家长们关注的热点,尤其今年是民办摇号第一年,有哪些耐人寻味的变化,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分析探究。
01【招生简章】
哪些细节值得玩味
在今年小升初实行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新政下,“三公”是否能继续选拔生源、流程上是否会受疫情的影响,一直是坊间热议的话题。
直到4月24日下午上外附中发布今年的招生简章,才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果仔细对比今年和去年的招生简章,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开篇部分加入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被誉为“培养外语外交人才的摇篮” 这样往年没有的字句。引用周总理的批示和钱其琛副总理的题词(92年6月,烫金大字悬挂于学校2号楼外墙),彰显学校成立的背景和担负的使命,可以预见上外附中将一直延续既有的招生办法,致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外语、外事和外交人才。
02【报名申请】
人数真的井喷了吗
今年报名“三公”的人数,真的井喷了吗?
由于升学新政的实施,此前,坊间曾普遍预测今年“三公学校”的报考将会异常火爆,报名人数将呈数倍的爆发之势。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探测实际的报名人数呢?
今年4月25日至4月29日为申请有效期,笔者通过采访不同日期报名的家长得到的不完全数字,或许可供些许参考。
前4日的累计网报人数分别为2000左右、3200左右、4200左右、5200左右,最终网报人数估计约在5600+,明显低于去年8200+的网报人数。
而昨天在报考现场,虽然人数依然很多,但从观察到的看,基本符合我们的预估,整体人数没有往年多。
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生源因素:
民办一贯制学校的直升录取工作之前已经结束,英语教学水平较高的一些小学的毕业生,如世界外国语(直升计划数,下同,262),上外双语(106),星河湾(126),平和(135)等,摇号直升录取了的,也就不再报考其他学校。
资质因素:
此前,坊间普遍认为奥数竞赛证书和英语资格(如口译)等级(如全能某星,几笔几口)证书是获得学校面谈资格的敲门砖。
但在“万竞人踪灭”的格局下,如何证明自己孩子是综合素质评定为优秀、且具有较好的外语素养,成为摆在家长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不少家庭知难而退。
机构因素:
升学大潮中,难免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机构只能进行线上辅导。
线上辅导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面谈能力的提高、相关技巧的传授,离不开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远程网授难免不周。加之疫情导致的经济形势变化,家长们的培训意愿明显下降,各有关机构面向“三公学校”的培训,报名人数呈现历史低量。
03【面单信息】
从数字上知道的细节
其实,面单上的信息量也很大。比如,今年的面谈号从去年的7位数变为6位数,同样蕴含着牛娃们的出身信息。
前两位的20为年份,第三位代表面谈的批次(去年由于有10批次,所以用第三第四位表示),从第一批一早进校到第六批13:00进校,比去年少了四个批次。
按照离开学校的距离远近,面谈号第三位的1-6实际代表了参加面谈孩子的所属区域,比如1-2为虹口杨浦,3-4为黄浦静安普陀等传统市中心区域和徐汇,5-6为闵行浦东和传统市郊区域。
第四至第六位则为本批次的流水号,有的批次数字罕见大于150,有的人口集中区域批次数字则有超过200,这也就意味着今年面谈所发放的面单数量可能在1000张左右,既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控制面谈规模,又充分给到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04【面谈环节】
有两盘马铃薯,一盘是已经削皮的,一盘是还没削皮的。
每次从没有削皮的盘子中取出一个,放到已经削皮的盘子中。
一开始,削皮的是还没削皮的2倍。
有个人削了28分钟后,已经削皮的变成没有削皮的4倍。
问一个人从一开始削算起,削到“已经削皮的是没有削皮的8倍”时,共用多少分钟?
蓝精灵沿着环形轨道跳,跳到最上面的中点时,会沿着特殊通道滑下,然后直径加一倍再跳,问跳到多少次后……?
再说英语。英语延续了模仿跟读非通用语种、听力、阅读、自由谈话(Free Talk)等传统考察项目。
最后是语文。语文的考察涉及古诗词,小古文,国内国外文学文化常识等项目,并在人考环节设置朗读项目,旨在考查学生的中文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的一场面谈,小古文采用了一则《世说新语》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唐诗宋词是古诗词的精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不仅记录了宋代的春节民俗,也表达了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被今年的面谈所采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以上文综环节的考察,充分体现了上外附中一贯的弘扬民族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人文教学理念。
05总 结
为什么那么多上海家长青睐上外附中?今年的招生简章在官方微信号公布后的短短几天内,点击量达到了3万+,得到了社会各方的积极关注。
在基础教育升学新政和中考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孩子通过七年的附中学习,不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能够心无旁骛地接受优质的素质教育,熟练掌握运用两门及以上的外语,具备衔接一流大学的超强学习能力,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学龄家庭的梦想。
就以2019学年为例,上外附中新学期在全国外国语学校中首设“一带一路多语种班”,学校开设语种多达10门,培养和储备多语种人才;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期间,上外附中更是惊艳亮相外交舞台。
从升学数据来看,2020届高三学生的升学,通过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各地一流大学,出国学生经过申请季的拼搏,包括美国藤校Plus在内的世界名校录取offer数继续稳居上海市各类学校的顶尖。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一点,国际化的学习方向,会受到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影响。
2019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出国留学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为59.63万,留学人数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
2019年的数字尚未发表,有研究称出国留学的拐点已经到来。大国间的摩擦,反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所暴露出来的西方国家在危机管控、社会治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以及后续引发的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经济衰退、就业形势、移民政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多以出国留学为导向的附中家长需要重新考量,同时也令本年度向往上外附中的小升初家庭略显犹豫。
毕竟经过全市筛选的这160名最优秀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每一个都是7年后“北清复交”的苗子,他们有充足的自信和多样的选择。
今年的报考,就是在这样的憧憬和犹豫中的平衡和抉择。
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就是选择一种人生。人间四月芳菲尽,至诚志远始征程。衷心祝贺和欢迎今年被录取的孩子们,今年特别的不容易!
最后,贴一下黄爸所在的交流群,对上外附中就读生活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进群咨询黄爸。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黄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