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纹的咖啡馆“百啡待兴”,符合文艺女青年对于咖啡馆的所有憧憬。
一切看起来岁月静好,然而个中艰辛却只有艾纹自己知道。
艾纹的店面开在布满老洋房的永嘉路上,一个大大的院子,门口两棵桂花树,有来自各个产地的咖啡,也有高颜值的甜品蛋糕。
3月中旬的周六下午,阳光照进院子,咖啡馆内座无虚席,客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当天到店消费的客人有100多单。
■周末下午,艾纹的咖啡馆里生意不错。
一切看起来岁月静好,然而个中艰辛却只有艾纹自己知道。
她把这家店称为“百啡待兴3.0”,因为在此之前,曾有失败的“1.0”。
自从2008年爱上咖啡,艾纹看书、上培训班、去咖啡豆产地,成了“咖啡重度发烧友”。
从企业HR岗位辞职后,2017年,她就像许多文艺女青年一样萌生了想法:为什么我不自己开家咖啡馆呢?
店址是精挑细选的,在人民广场来福士广场附近的汉口路上。艾纹曾在十字路口掐表计算人流量,数字之大让她心里乐开花。
她花2万元的月租金,拿下了20平米的店面。
当时,小店面的Manner爆红,在提高咖啡出杯量的同时降低支出,有报道称创始店生意最好的时候“月入10万”,带火了外带模式的小咖啡馆。
“百啡待兴1.0”也是这样一家外卖窗口店。在艾纹的设想中,这家小咖啡馆应该跟国外一样,咖啡平价,买了可以带走,想喝了再光临。
“然而现实环境却给了我两记响亮的耳光。”艾纹说。
“当时,我只卖咖啡,但那边咖啡并非刚需,而且周围有好几家咖啡馆。”她回忆说,“我一天的出杯量,大概只有二三十杯的样子。”
而有文章核算称,在上海这样房租和人工成本都较高的地方,外带模式咖啡馆平均每天要卖出200杯以上,才有可能赚钱。
眼看着一天天亏损,撑了七个月之后,艾纹忍痛关店。
可是,心里毕竟放不下“开咖啡馆”这个梦。在经历“2.0工作室”的调整之后,艾纹又蠢蠢欲动,动起了开店的念头。
■艾纹把新店开在洋气的永嘉路上
这次,她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在门店里除了卖咖啡,还卖蛋糕、卖茶,卖各种周边产品,尽可能地提高客单价。
去年试营业的时候,恰是桂花飘香之际,生意火爆了一阵。
今年1月18日,“百啡待兴3.0”正式开业,正准备等开年大展身手,谁知被新冠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
咖啡馆不能开张,近4万一个月的房租却得照付。三个咖啡师的工资和各种加金,每个月的人力成本3万有余。
艾纹说:“这个年过得都把自己过哭了。”
好在她有两手准备,在开这家店的时候,就有“用门店给电商平台带流量”的计划。疫情期间,她采用了“B计划”——让电商平台拯救门店亏损。
咖啡师们化身“十八线主播”,在直播网站上卖咖啡豆,在团队的齐心协力和老客人的帮衬下,总算暂时度过了危机。
在永嘉路上,百啡待兴还算幸运的。
■永嘉路上另一家咖啡馆在年初开门营业
原先,附近有五六家咖啡馆。然而有一家在过年前歇业了,另一家在疫情中倒下了。
还有一家在年初开业,宽敞的店面面临着比百啡更大的租金压力。
参考资料:
1. 国君,《Manner咖啡开店超过50家!10㎡小店,能成就中国版星巴克吗?》,微信公众号“咖门”,2019年12月04日。
2. 惟乔,《深度测评瑞幸小鹿茶、711、全家、CoCo、Manner…为你揭秘咖啡茶饮行业的小未来》,微信公众号“蛋解创业”,2019年11月21日。
3. 姚瑶,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咖啡消费量12年增长近500%!但人均消费仍不足5杯/年,咖啡市场潜力还有多大?》,2019年12月14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顾 筝/
拍照片:韩小妮 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顾筝 韩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