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终于让我把他的本来面目彻底看清;一面照妖镜,将这些年编制的美梦轻易惊醒,只留下眼角的细纹如影随形”。小静最近一直在试图让自己下最后的“决心”,也常常在晚上远远看着孩子默默出神。
终于鼓起勇气向闺蜜A吐露心声。A告诉她婚姻本就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感到这般痛苦,那就代表期望值太高。A早就和丈夫分房睡,除了家庭聚会以外都是各自有不同的生活,孩子在寄宿学校,家务有钟点工,如果有诸如升学或买房等共同事务就到咖啡馆开个会。疫情期间,非但没有争吵,反而合伙做了几顿饭,感觉挺好的。
闺蜜B则告诉小静千万不要妥协。人生很短暂,有些东西不能将就。一个人住的B生活非常充实:她是健身房和音乐厅的常客,偶尔打个飞的去国外听演唱会或看球赛。B说人生是一场旅途,遇到合适的就一起生活,如果不合适了就分开,不必顾虑太多,女性最重要的是经济和精神上都要能独立。
复工之后最大的新闻之一是多地的离婚登记预约爆满。新冠疫情制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蜜月期”。然而对很多家庭来说,这段朝夕相处的时光并不甜蜜,可能还充斥着指责、压抑、怨恨,甚至暴力。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施滕伯格曾经提出过一个经典的“爱情三元素理论”,即爱情由三个基本元素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不同程度的三种元素可以组合出多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激情,是热烈的,是一种强烈的想和对方在一起的状态。很多爱情都是从激情开始的,但是这种强烈的状态一般不能维持太久。
亲密,是温暖的,在一起舒适和自在的状态,包括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这个部分往往会经历一段“磨合期”,即从开始阶段的“契合”到发现各种不合拍后的“忍耐”,到忍受不了后的“改变”,再到改变不了的“抱怨”,最终很多家庭会回归亲密的状态。很多的亲密,甚至是要等到分开后才能重新被体验到的。
承诺,是理性的,是对待感情的核心信念。原生家庭对于成年人的爱情观影响很大,当然,人生经历也是会慢慢改变一个人。
咨询师点评
疫情期间,长时间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相对单调枯燥。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各种差异,包括性格和生活习惯,就更容易被观察到和放大,例如:
有的人可以一个人长时间“宅”,有的人总想要找人说话或出去走;
有的人情绪细腻、感情丰富,希望表达和被理解,有的人理性、务实,逻辑性强;
有的人对于健康和安全谨慎、小心,有的人则认为不必小题大做,抓住重点即可;
有的人能者多劳,总有操不完的心,有的人却心大肚宽、随遇而安;
有的人勤勤恳恳,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有的人志大才疏,但特别渴望被尊重。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所有的家庭都会面临各种不一致和挑战,所谓“幸福”的家庭不过是更多地使用了积极的方式(理解、尊重和包容)去应对;而“不幸”的家庭,则是更多使用消极的方式(指责、抱怨和排斥)去处理,因而矛盾激化、隔阂加深,进而体现出“各有各的不幸”。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相处之道,不是消除“不同”,而是“和谐”之道,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差异及不一致。
疫情的确暴露了许多的家庭问题,也创造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认真反思相处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对于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期”出现的各类相关困惑,咨询师提出了下面几点建议:
1. 了解是理解和尊重的基础
如果你真的想和一个人过一辈子,那么你一定要充分了解他的原生家庭和成长背景。很多你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实都是你的成长经历带给你的观念和态度,而对方也是。不了解过去,就很难理解现在。
2. 允许各自相对独立空间
即便是在一个房子,甚至是一个房间里,也可以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对方偶尔兴奋地吐槽点什么,最好也能及时“配合”一下。
3. 不要忽略激情的作用
激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即便是“老夫老妻”,也是可以经常“制造”激情的,比如情人节的巧克力、结婚纪念日的惊喜等。不过记住:不要期望下一次就轮到对方给你惊喜,因为有的人的确不太知道如何“浪漫”。懂得经营感情的人不会太计较谁付出的更多更少,因为要输就是一起输的。
4. 不要带着情绪去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去看待世界的,而情绪会让我们更容易带着强烈的主观好恶去评判,这样也就更容易去指责、抱怨和排斥对方。这样做反而会让矛盾激化,或者只是换来对方一时的隐忍或妥协。
5. 不要期待对方和你同步
如果已经有一定的隔阂,当你开始“理解、尊重和包容”对方时,并不会那么快被对方感受到。刚开始,对方反而可能会觉得是因为你知道自己“做错了”而做出一种让步。家是一个靠“爱”建筑起来的地方,至少要有一方先付出爱,甚至是无私的爱,才有机会去打破原有的隔阂,建立新的沟通模式。
6. 隔离亲子或长辈矛盾
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亲子教育或长辈相处是其他容易出现矛盾的焦点。在处理婚恋感情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分开讨论这几件事。如果暂时做不到,就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解决。
当然,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需求和困惑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同时可能你也是那个最糊涂的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有困惑,不要轻易退缩或下结论,也不要只局限使用某一种方法。不妨多听听、多看看:需要应对的经验,就要多跟“过来人”取经;需要不同的声音,就要多接触那些更客观、少带主观好恶的想法。
本期专家介绍
本文作者黄文辉系Optum中国EAP服务中心主任、资深心理咨询师。作为全球最大的健康服务供应商之一Optum的中国区EAP员工帮助项目服务负责人,其拥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和心理辅导经验,为多家企事业单位设计和实施过EAP员工帮助项目,并参与过包括512汶川地震和马航370事件在内的许多重大公共事件的危机干预,擅长运用管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手段为客户组织提供各类个案辅导、主题培训和团体工作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黄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