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的文化广场,依然动足脑筋和观众相会

洒满阳光的大堂、空无一人的观众席、安静到有些寞落的后台,每年三月,随着春暖花开,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也开始迎来繁忙的演出季节,但今年有些特别。剧场空空荡荡,只有门口的花园广场上,偶尔看到三三两两的路人。但剧场里,依然有一群人,为了和观众隔空相会,动足了脑筋。

剧院开放日,玩转“云导览”

每月第一个周六,是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剧院开放日”。以往的这一天,市民们可以无门槛地走进剧院,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探寻文化广场的前世今生,还能在热闹的WE市集上淘一淘中意的物件或剧院好物,又或者钻进某个排练厅参加一场有趣的定制活动,不经意间在某个空间邂逅一场音乐会。

如今,剧院的大门虽然尚未打开,但这一系列的活动并没有因为疫情被按下“暂停键”。

3月7日,一场特别的线上“剧院开放日”通过文化广场微信服务号推送到每一位关注剧院的观众面前。

“广场小白”和志愿者通过“云导览”带大家感受文化广场90年历史的风雨历程;而“云摊位”邀请网红主播冷酷可达鸭站台,推荐剧院为观众精心挑选的节目册、剧院爆款及生活好物,所有产品都能在文化广场天猫旗舰店购买。

“线上活动”环节,上海阿卡贝拉中心执行长陈午明和大家聊了聊“音乐剧里的阿卡贝拉。”

除了云上“剧院开放日”外,每月13日的“会员剧惠日”也进行了产品升级。

3月13日的“剧惠日”策划了丰富的“会员积分兑换特礼”,涵盖了文化广场演出票、场刊、演员签名照等多款好物。同时,还为此次疫情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专属会员福利——免费保留原会员等级一年(在线之友免费升级为期一年的乐享会员);广场小白在打包“福袋”的同时,塞进手写的音乐剧歌词暖心卡,希望热爱的温度顺着卡片直抵人心。

艺术教育品牌,开启“云课堂”

剧院暂时进入休演期,但文化广场并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

剧艺堂、广场小白、ByStage汇谈三大艺术教育品牌,利用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力,打造多个风格鲜明的线上系列活动。

剧艺堂一直奋战在线上策划最前线。早在2月10日,特别策划了两大全新品牌《想和你分享,这一首歌》及《艺术家金句回顾》,在疫情期间持续向观众传播艺术,传播抗“疫”正能量。

此外,剧艺堂还尝试了线上直播,分别在2月28日和3月6日晚直播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大师班云课堂,通过视频图像、语音连线、答疑分享的形式,为有志于音乐剧创作人士提供专业指导。

3月8日,剧艺堂邀请了音乐剧演员刘阳与施哲明,将经典线下品牌活动“对谈”搬到了线上直播间。虽然活动现场没有以往的人头攒动,但屏幕上的弹幕却不曾停歇,逾7500位观众一同观看,这样特殊的形式依然把音乐剧从业者与观众紧紧维系在一起,将生活和艺术紧密相连。

“广场小白”团队不仅提供现场礼仪服务,也在非演出时段通过微信提供全天候“贴身陪伴”。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观众和“小白志愿者”(作为协助场务人员提供现场服务的志愿者)在群里纷纷表达思念之情。

“广场小白”还策划了“元宵节猜灯谜”、针对疫情的一系列科普小视频、复工小贴士、手写暖心卡、剧院“云导览”等活动,不间断地与观众互动陪伴,以解大家的“相思之苦”。

第三个艺术教育品牌“ByStage汇谈”则以书为介,汇集以戏剧艺术为中心的观点与讨论。疫情期间,ByStage邀请往期汇谈的主讲嘉宾列举彼时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图书与影视作品,汇聚成一份书单和影单,以回应当下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近期,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世界戏剧日,ByStage汇谈回顾制作了一系列著名剧作家的作品名句,以日历的形式与戏剧爱好者们在线上相见,表达“戏剧不止能在现场感受,写在纸上依然有力量”的观点。

此外,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新媒体公众号还推出了若干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特别栏目。“广场君的不正经科普”以轻松诙谐的方式介绍各国音乐剧的特点和最新动向;“广场君的不正经点评”在盘点全球演出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新闻的同时,为忠实剧粉开辟交流互动的聊天室。

剧院不只是演出的场所,也是人与人交往的真实空间,更是人们织梦、守梦、追梦的聚场。这些因为疫情转为线上或特别开发的活动,始终没有偏离剧院的初心愿景——“文化乐土,梦想绽放”。在这个有活力有温度的空间里,观众与剧院、生活与艺术、精神与空间的联结从未中断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