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修订并发布《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的特别规定》,沪深交易所同步修订实施细则,3月3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畅通“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
投资五年以上的创投基金锁定期满后减持无限制
所谓反向挂钩制度,指的是创投基金所投股份的锁定期与IPO之前的投资期限成反比,即前期投资的时间越长,锁定期越短。
为促进创业资本形成,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对于支持中小企业、科创企业创业创新的作用,通过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助力疫情防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证监会对反向挂钩政策作了修订完善:
一是简化反向挂钩政策适用标准。明确创业投资基金项目投资时满足“早期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个条件之一即可享受反向挂钩政策,并删除基金层面“对早期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合计投资金额占比50%以上”的要求。
此前规定创投享受反向挂钩政策需要符合两个条件:项目投资符合“早期中小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外,还要求基金“对早期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合计投资金额占比50%以上。”
而对“中小企业”的认定从原先的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即首次投资时“成立不满5年”、职工不超200人、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2亿),修改为只需要满足“成立不满5年”或职工不超200人及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2亿任一条件符合即可,进一步扩大了可适用该减持政策创投基金的范围。
二是为激活大宗交易方式下受让方的交易动力,完善大宗交易环节反向挂钩政策,取消减持受让方锁定期限制。
三是加大对专注于长期投资的基金优惠力度,允许投资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创业投资基金锁定期满后减持比例不受限制。
四是合理调整期限计算方式,投资期限截至点由“发行申请材料受理日”修改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日”。
五是拓宽享受反向挂钩政策的适用主体,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依法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照适用。
以往很多私募管理人在备案产品时,将投向未上市企业的私募产品备案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被投企业上市后,在满足其他减持条件的情况下,一般还需另外向中基协申请将基金类型变更为“创业投资基金”方可适用,此次修改便利了私募股权基金。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存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基金规模13.82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8569只,基金规模8.63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8157只,基金规模1.19万亿元。两者规模合并9.82万亿元,占私募规模超7成。
不会显著增加市场减持压力
证监会称,对反向挂钩政策简化优化有利缓解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投基金“退出难”。符合反向挂钩政策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持股市值占比很小,且需根据限售要求分批解禁,不会显著增加市场减持压力。
反向挂钩政策最早2016年9月被提出,当时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创业投资(基金)企业“研究建立所投资企业上市解禁期与上市前投资期限长短反向挂钩的制度安排”。
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的特别规定》,明确创业投资基金反向挂钩政策,这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市场化退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去年以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行业面临募资难、退出难等问题,行业反映反向挂钩条件偏严,希望加大减持优惠力度。
两年后,创投基金减持新规再次调整。达晨创投有关人士表示,随着新三板转板机制、注册制推进、定增政策放松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整体上为创投机构和券商带来利好。退出渠道多了,也会带动更多资金流入,私募股权募资也有望变好一些。原来VC/PE对亏损企业不太敢接触,现在可能会提前做一些布局,对初创科技企业更敢投了。
至于减持松绑后是否影响市场,沪上一位私募认为,如果有退出需求,往往股份解禁后创投尽快减持,有的甚至变相出售。创投机构一般投资退出需5—7年,松绑后若争相出售会影响投资收益,将考验市场定价水平和创投的投资眼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