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张 益
为了严防疫情境外输入,实现口岸的入口管理和社区落地管理之间的闭环,从3月6日起,上海市16个区驻点人员已进驻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在两家机场已划定专门区域,作为需要居家隔离健康观察人员入境后的集散点,集散点分16个区域,全市16个区各占其一。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虹桥机场集散点,并对杨浦区集散点的日常工作进行探访。
居委第一时间对接
“你好,请出示证件。”在虹桥机场T1航站楼国际港澳台到达处,工作人员正在对每一位从这里出来的旅客进行询问。
与往常不同的是,这里摆放了一块“日韩旅客进口”的牌子。非重点地区返沪的旅客由左边出站;从日韩等重点地区返沪的旅客要从右边进入。
据记者了解,在此之前,这些返沪旅客已在屏蔽门内经过长达3个多小时的检查。“除了再三询问他们的行动轨迹,还要经过详细严格的身体检查。”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进入“日韩旅客进口”的旅客,随后会到达上海16个区开设的集散点。旅客根据住址到达相应区集散点后,需要向工作小组工作人员出示护照、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等证件。
此时,工作人员一边根据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上的具体住址联系所在街道居委,告知他们大概的出发时间;之后由一名警官搭配一名工作人员护送旅客到达停车场,并和旅客一同乘坐大巴到达家门口,再把旅客交接给居委工作人员,做到全程无对外接触;对于有私家车来接的旅客,旅客和私家车司机都需要在“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私家车接送登记表”上登记个人信息,并同时通知所在街道居委会,由居委工作人员后续跟进在家中进行居家隔离。
记者随后来到停车场,上海16个区的大巴车都等待在此。其中,杨浦区负责护送旅客到家的车辆除了两辆大巴车外,还有一辆中巴。据记者了解,大巴车司机严格按照防护措施每天进行测温,除此之外,送达旅客后,大巴车还要进行定点消毒。
“一般来说,一个航班的旅客上车后,我们就要发车了。”来自永达公司的盛师傅告诉记者。此时,其他大巴车会在此等候下一批乘客,做到“车等人”。
9人工作小组12小时值守
在16个区集散点区域,记者注意到,每个集散点的工作人员都全副武装,穿戴整套的防护服。因虹桥机场没有通宵降落的航班,所以工作小组每天的工作时间为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整整12个小时,遇到突发事件还要加班。“现阶段防护物资还处于紧张阶段,所以防护服是尽量不脱的,上厕所也只能忍着。”杨浦区集散点工作人员说。
据记者了解,此次杨浦区集散点共有9名工作人员,为做好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管理工作,他们各司其职。来自杨浦区长海路街道的小周,除了日常登记工作之外,由于在大学期间主修韩语,所以还身兼翻译一职。
管理旅客出入境的徐警官同样身兼重任。旅客到达点位后,需要出示护照和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此时先由徐警官进行初步比对,随后交由24小时值守的后台民警进行再次比对,核实后对旅客予以放行。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工作小组每天早上在两位警官的“护送”下集体乘坐大巴来到虹桥机场集散点,下班后用同样的方式由大巴送回家。“这样就杜绝了工作人员在途中感染的风险。”杨浦集散点的姜警官说。
据记者了解,此次16个区开设的集散点将持续一个月以上,视情况再调整时间。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