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吴艺璇
随着单位陆续复工,额温枪成了继口罩之后需求量较大的产品之一,于是又有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近日,徐汇警方就抓获了一名在网上诈骗他人货款的嫌疑人,涉案金额近百万元。上海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和企业,购买额温枪、口罩等防疫用品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千万不要轻信网络货源、朋友圈里的广告,更不要与陌生人进行转账交易。
谎称卖额温枪
实则骗钱“炒外汇”
“明明之前在他那买过额温枪,怎么加单后就联系不上了呢?”2月23日下午,陆女士向徐汇公安分局漕河泾所报案称,她通过微信在一位网友处购订购大量额温枪,付了钱却迟迟收不到货,怀疑自己遇到诈骗。
不久前,由于需要为朋友公司采购一批额温枪,经朋友罗先生介绍,她添加了卖家温某的微信。在此之前,罗先生在温某处买过额温枪,陆女士首次试购也很成功。于是,陆女士就决定加大购买量,再向对方购买700把额温枪,并通过网银、支付宝等分6笔共转账支付货款人民币35万余元。
随后,温某向陆女士发来了快递单号,但货到上海后,快递公司致电陆女士说货被寄货方拦截了,要重新发回寄货地。
陆女士致电温某,温某称这批货型号不对,所以要拦截掉,他会重新帮陆女士去要货。
“他说要退款也可以,但他自己现在没有这么多钱可以退。”陆女士回忆,2月22日开始,温某就失联了。
案发后,漕河泾所迅速会同徐汇刑侦、网安支队全力开展案件侦破工作。24日,在广东深圳警方的协助下,警方在深圳宝安区将犯罪嫌疑人温某抓获。
经讯问,温某交代,自己一开始确有一批量不算大的存货,但由于自己在网上“炒外汇”赔钱了,就想着先通过少量交易取得买家信任,再引诱其投入大笔购买资金,用赚得的资金去“炒汇”。如果盈利,就把钱退给对方,否则就以各种借口拖时间,再如法炮制吸引新客户“入坑”付款,以此“拆东墙补西墙”,将新客户的钱支付给之前一位催要退款的客户。
“嫌疑人先发给陆女士的是假快递,再主动说发错了拦截回来,这也是温某拖延时间的花招。”民警介绍,事实上妄图一夜暴富的温某陷入的也是一场网络“炒汇”骗局,到头来不仅自己血本无归,还设计欺骗了陆女士等被害人近百万元。
目前,温某已依法刑事拘留,并于2月26日晚被押解返沪。
不要轻信网络货源
不可过分相信物流信息
近期,涉额温枪诈骗警情频发,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购买额温枪、口罩等防疫用品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千万不要轻信网络货源、朋友圈里的广告,更不要与陌生人进行转账交易。对方若提出提前付款要求,或者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务必提高警惕。
需要提醒的是,不可过分相信物流信息。在不确定商家一贯信用前,见货付款才是稳妥之举。如若受骗,请记住对方电话号码、银行卡号、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QQ、微信等信息,第一时间保留固定相关证据,并马上拨打110报警处理!
这些情形可能涉嫌犯罪
疫情期间,口罩在各大电商和线下药店基本都“无货”,但朋友圈里“货”却越来越多了。这当中不乏有好心转卖的,也有不少是诈骗的。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违法售卖口罩的几种情况,大致有以下5类:
售卖的口罩商标是假的: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最高可判7年。
售卖的口罩价格过高:获利数倍甚至数十倍,则很容易触犯非法经营罪。
售卖的口罩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有可能触及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刑期可达无期。
售卖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口罩:如医用n95或者医用外科口罩等,则有可能涉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没口罩却在朋友圈售卖口罩:当售卖金额超过5000元就有可能涉嫌诈骗罪。
个人在微信上售卖真口罩是否合法
售卖假口罩肯定是违法行为,那么那些在微信朋友圈中卖口罩的人,即使售卖的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医用口罩,是否合法呢?
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用口罩注册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9]755号),医用口罩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
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由经营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由此可见,医用口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销售的。个人在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之前,不能销售医用口罩。
遭遇相关诈骗 如何快速处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果发现自己被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诈骗,且已经通过微信转账,在快速报警的同时,可以先行操作微信快速止付。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点击“我”——支付——钱包——账单(在手机右上角);
2.找到具体那笔转账;
3.对订单有疑惑;
4.投诉商户——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诈骗;
5.填写相关信息——提交。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吴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