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双警家庭:一个月没有见过面,夜里一个平安电话能兴奋好久

他叫姚迪敏,是徐汇区检察院的一名法警。他的爱人也是一名警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一同出征,共同坚守。

你那边一切都好吧?都好,不过还要再坚持一段时间。我这边也都好。你跑居委,接触人多,要做好防护啊。嗯,你也注意休息。我等会儿就进去啦。嗯…… 

又是最后一次视频通话啦!放下手机,依旧不舍。

记得大年初一姚迪敏的妻子刚值班回来,就接到单位通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要求在外休假的所有干警全部回去待命。她第二天就要进单位值班,需要坚守至少一个月。那天她只在家里呆了一天,给家里老人拜了拜年,到超市买了个人物品和补给,收拾行囊,次日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开始上岗值班,一直到现在,家里人还没见过她。

现在防控吃紧,工作不能耽误。姚迪敏和妻子最多的就是打电话报平安,每次想和妻子视频一回,只有等她不在监控区。2月6日,是他们最后一次视频通话。姚迪敏自那天后到现在还没能再和妻子打上一回视频通话,他也只能把这份思念埋在心底。

姚迪敏的妻子工作一向认真,现在在岗抗“疫”,需要承担起比平时更多的职责,要负责单位的运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一个月内还要值比平时更多的夜班。有次夜里,姚迪敏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兴奋了好久,原来她刚值完夜班,稍微睡了一会儿就打电话过来询问姚迪敏的情况。她像个大领导,是姚迪敏一家人的大管家,姚迪敏背后老喜欢叫妻子“何大”。

“何大”到岗后没几天,院里就交付姚迪敏担任支援徐汇区康健街道志愿队领队的任务,考虑到家庭情况,姚迪敏曾犹豫过。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政法干部,一名退役军人,他有责任担负起这一艰巨任务。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和入警誓词。再三考虑下,姚迪敏妥善安排好家中情况,也奔赴一线。

三周以来,姚迪敏在康健街道、桂康居委会看见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放弃休假,连续工作至今,但仍斗志昂扬,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每一天,他都深深地被一线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感动。

这期间,姚迪敏积极向街道、居委的工作人员看齐,向他们学习,拉横幅,进楼组贴海报,上门送快递送口罩购买凭证,有重活、累活抢着干,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为防控疫情贡献绵薄之力。

桂康居委会所辖小区实现全封闭管理后,共有四个出入口,姚迪敏主要负责四个大门的轮流值守,每一个大门的情况都要熟悉,居民进出要凭出入证,进入小区要测量体温,外地来沪人员要进行登记,切实履行好管控的职责。

在岗的这些天里,姚迪敏与居民的接触也渐渐多了起来。前几天早上遇见一位朱阿姨,身体不怎么好,居委里特别关照过。原先请了钟点工帮她买菜做些家务。现在疫情期间,为了老人的安全健康考虑,姚迪敏与居委会书记一起上门劝说:“请您坚持坚持,钟点工买菜就放在大门口,菜一到,我们会送上门的。”跟老人细致沟通后,老人表示理解,可以接受了。得到居民理解,工作顺利开展,他想他的工作没白干!

随着物流逐渐恢复,快递量也突然增加,为了小区有序管理,大门口需要搭建帐篷,既能防雨,也便于快递管理和人员登记。其他小区也有帐篷,但一刮风下雨杆子断了,篷破了,还有吹了跑的、塌了的,看来需要很重的东西压住才能固定啊!姚迪敏和居委会干部便一起把一个100多斤的老式水泥水斗搬到小区门口,用来固定住帐篷,帐篷变得“牢不可摧”,不会再被吹跑了。

每次在外工作,心里最割舍不下的还是上小学的女儿。出于自身隔离和避免传染的需要,姚迪敏和妻子决定把女儿放在老人家里照顾,每次打电话回去,听到她问“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姚迪敏心中不免有些自责。自己的“双警”小家庭或许将有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团聚,但为了抗击疫情斗争早日取得胜利,他觉得付出是值得的。“我和‘何大’答应女儿等疫情结束带她一起去玩滑轮。”

姚迪敏女儿的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佟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