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助力战“疫”,扎根于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积极调动多部门力量,协同作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多套AI系统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战斗之中。
业内首款智能评估新冠肺炎的AI影像产品,快速辅助一线医生精准高效诊断;24小时在线的小依医生,为公众提供症状自筛查、疫情知识科普……目前,依图AI产品已在百余家医疗和公共机构上线服务。
人工智能系统3秒内读完一张CT片
如何利用最新技术,寻找抗击新冠肺炎的新武器、新方法?疫情发生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依图快速反应,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小组。1月28日,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依图医疗合作开发的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正式上线。
该系统是行业内首款智能评估新冠肺炎的AI影像产品,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能对整个肺部的新冠肺炎病灶,尤其是早期边界模糊、肉眼难以有效分辨的病灶和肺部其他炎症进行精准测量和分析,辅助医生早期发现和快速鉴别诊断,全过程仅需2~3秒。
依图科技副总裁石磊博士介绍说,如果采用传统的医生手工勾勒方式,需要在300~400张CT的每一张图像上面都勾出病变的区域,每个病例需要2~3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从CT影像上看,肺炎炎症的边界有些时候是不清楚的,由于人眼对CT影像的灰度变化识别敏感度有限,可能存在视觉上并不明确的潜在病变区域。该系统可在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定量评价、全肺状况 (显性)病变区域等方面辅助医生,尤其是对全肺状况及显性和隐形病变区域进行定量评价,辅助医生早期发现和后续评估疗效。
同时,通过将AI系统与市公卫中心医生数百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病情评估结果相比较,发现该系统的定量分析与医生的评价结果相似,显示出高稳定性的诊断质量。
目前,以这款新冠病毒智能影像评价系统为主的依图新冠肺炎AI产品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20多个省级行政区的百余家医疗机构和公共机构投入战“疫”。此外,该系统保持每天更新迭代,以满足一线需求。
多款AI产品上线应用助力复工复产
随着陆续复工复产,后续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
为满足爆发增长的健康知识宣教、症状自测、在线分诊挂号等需求,依图医疗调集精锐力量,迅速研发出针对此次疫情的“新冠肺炎”智能鉴别服务——依图新冠肺炎小依医生,并开放接口,全力保障,供医疗机构,尤其是重点疫区的医疗机构接入。
通过该平台,市民可以快速获取全面、权威的新冠肺炎疫情知识,及时进行自我健康评估。“复工后在公司需要注意什么?”“普通家庭如何做好居家消毒”、“抗生素针对新冠肺炎有效吗”、“哪些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这些问一问“小依医生”就知道了!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范围内的多个政务平台和知名医院,如上海市一网通办、上海徐汇“汇治理”市民服务平台、上海长宁区政府官方网站、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上线应用。
依图表示,在疫情结束之前,新冠肺炎影像产品将对定点收治医院免费升级部署,小依医生对所有医疗机构和各级政府免费开放。
疫情之下,交通枢纽、社区园区、商超写字楼等公共区域的出入口测温已是刚需,测温准确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疫情管控的结果。
对此,依图推出“云边端”综合解决方案,全面融合人体测温、是否戴口罩检测、戴口罩的人脸识别、数据筛查追溯等功能,配合黑体测温精度达±0.3°,可覆盖大中小场景的测温筛查需求,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除了佩戴符合质量要求的口罩进行防护,由公共场所接触性设施带来的病毒间接传播隐患同样不容忽视。
在传统的门禁,闸机等设施场景中,打卡、指纹的方式存在间接接触传染的安全隐患。
针对此问题,依图科技研发了智能刷脸终端系列产品,“零接触秒级”开门、开闸,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完全无接触式的卡门开闸方式,减少感染风险。
据介绍,依图智能刷脸终端系列产品,具备99.9%的识别准确率、300ms的识别速度,可有效避免人群拥堵,保持出入口畅通,提升通行效率。
目前该系统已在深圳中信银行、深圳市民中心、上海宝地广场等地正式投入应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