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只能打赢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在战斗。
周家渡街道云莲一居民区书记汪伟国,在基层工作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今年1月份本来是他退休的日子,但在疫情面前,他挺身而出,将刚写的退休申请书改成了“请战书”,立即投入战斗。
嘴甜脚快,做社区疫情的百晓生
“社区防疫一定要做细、做实,把每家每户的情况摸清楚,不能稀里糊涂。”汪伟国说道。这次疫情在春节前夕爆发,社区人口流动大、排查范围广,上门排查总是会遇到不配合的人家。这时,汪书记就会带着社工上门,亲切地和他们聊家常、问冷暖。这兄弟姐妹一称呼,大家的距离就近了不少。在详细询问情况的同时,汪书记还给居民带去了亲切的新春问候,“有温度”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居民情况也被逐步掌握。
排查外来人员和车辆
为了动态掌握小区人员流动信息,汪书记还要求居委工作人员和门岗安保勤互动、勤交流,始终保持对当日返程回沪人员12小时内的信息跟踪排摸。另外,他发动居民参与群防群治,在楼道形成了“信息网”、“防控网”,一旦发现小区有陌生人或者发现楼道出租户房里有人就立即告知居委会,让居委会能立刻掌握流动人员信息、及时开展相关防控工作,始终知己知彼,掌握实时、全面、准确的疫情信息。
群防群控监测
调度有力,做社区工作的顶梁柱
疫情变化快,防疫工作的开展也要紧跟情况,灵活有效。口罩预约购买登记工作任务一下达,汪书记就带领居民区联防联控小组连夜进行准备工作。按照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工作原则,汪书记稳妥推进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物资准备、居民通知等工作安排,截止至2月6日下午5点,云莲一居民区已有序登记714户口罩购买需求。
防疫时期的社区稳定,需要党总支更加充分地发挥稳定器作用。为团结物业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工作,云莲一居民区第一时间把消毒液、一次性口罩、手套、洗手液送到物业工作人员手上,坚持每日实时线上监督物业小区消毒工作,要求三个物业负责人每天把六个小区的垃圾箱房、居民楼道、电梯、走廊、门禁等公共区域的消毒照上传至微信工作群。在工作群里,各物业经理还相互学习,分享防治疫情的工作方法,比如在电梯里放置纸巾,方便居民“无接触”按键取用,比如封闭小门时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经验的共享,让物业公司的工作更加便捷、到位。
全方位消毒
模范带领,做居民心中的一面旗
疫情初现,汪书记就在微信、社区通上号召居民群众“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不要相信网上的谣言”、“天好不要出门,在家照样可以嗮太阳、锻炼身体”、“出门记得带好口罩,回家要先洗手”。随着疫情发展,铺天盖地的信息席卷而来,居民群众一时人心惶惶,网络、电话来访不断,汪书记均一一回应,给居民们吃下定心丸,成为了居民心中的“辟谣大使”和“守护神”。
回答居民问题、传达工作信息
汪伟国从小年夜至今未曾休息一天,而且每天连续13小时坚守岗位。他总是说:“我上门采集观察人员信息,你们不要去”,“消毒液伤手,我来稀释”,“你们辛苦了,早点回家休息,我来值班”。疫情之下,还有无数个像汪伟国一样的党员、志愿者、基层工作者不断涌现。总支委员李阿姨刚结束化疗,还在休养期间,看到微信上的招募信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者:“我现在身体还可以,还能为居民做点事情,也帮居委减轻点负担。”支部书记陆师傅连续做了3天志愿者,不叫苦不叫累,居民永远是他心里的“第一位”:“有事一个电话,我肯定来。”
整装待发的志愿者
这些骨干党员的行动,让身边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潜移默化地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人默默地到疫情工作的群防群治中来。这一个个社区里的平凡英雄,坚守岗位、勇于跨前,共同温暖地照亮了这个冬天。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家渡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