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提问:1个月前,上海大歌剧院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上海公共文化设施的推进情况如何?上海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方面又有哪些特色做法?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软实力还需要有有形设施的硬支撑。
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需要许多大众化的公共文化设施,还需要一批有标识度、有影响力的高品质文化设施。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不少,建设力度是大的。
近年来,上交音乐厅、上音歌剧院、国际舞蹈中心、程十发美术馆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上海大歌剧院、世博文化公园和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少儿图书馆新馆等相继开工建设。我们要加快建设,使更多公共文化设施尽快建成、尽早向社会开放,让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历史风貌是城市独特的印记,我们一直提倡要让历史建筑可以阅读。历史老建筑见证了城市历史,镌刻了城市记忆,延续了城市文脉。我们要倍加珍惜,加强保护。
近年来,我们坚持“留改拆”并举,在加快推进旧区改造的同时,把中心城区730万平方米的里弄房屋、街坊肌理保留保护下来,留住城市记忆。我们还为中心城区许多老建筑设置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知道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传奇故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到这些老建筑去打卡。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