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未来学校能与社会组织、行业组织的更多龙头力量联合,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让职业教育进一步百花齐放。”
在日前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举行的数字内容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讨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会人教处处长黄春华对学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出期望。
研讨会,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与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进行了三方签约,为未来校企合作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研讨会现场,校长陈文珊介绍,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渠道对接企业、衔接行业,学校尽己所能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合作平台,逐步探索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治理体系,以数字内容的方式呈现‘智慧商科’,为上海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上海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等共建或共享了一系列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以岗位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实现教学与行业无缝对接。
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如何让企业进一步发挥其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成了未来产教融合发展所需要着重思考的一个重点方向。
去年10月,政府出台了《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鼓励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所长徐国庆教授针对这一政策做了解读,他认为对于产教融合型企业而言,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为学生负责。”
他指出,企业进入课堂不仅要严格挑选仔细斟酌、做好课程开发,还要形成长期合作的机制。在他看来,认真负责才是教育之心。
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顺应高质量发展潮流,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中来。这也与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陆骋副处长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当天的发言中,陆骋说:“产教融合型企业最核心的点在于对人的培养,在产教融合中,产业是需求,教育是供给,而人则是体系中核心的商品。优化产教融合体系,需要教育和产业,需求侧与供给侧联动改革发挥作用。”
校企合作为企业打开了人才流入途径,缩短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同时企业还可以依托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研讨会上,喜马拉雅更是为学校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有声内容实践月卡以及价值20万元的定制可移动有声产品创作实训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王磊处长用“在融上发力,在动上用功”十个字表达了对上海市职业教育未来的期待。他认为,学校只有和最顶级的企业“联姻”,才能发挥名企吸引力,发挥工程师、高级技师的说服力,让学生感受到最敏感的“行业脉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