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岳阳路168号,体验京剧名角的公开课,也可以生旦净末丑“任选”,让专业老师为你量身定做京剧扮相!
今天(2020 年 1 月 19 日)一早,上海京剧传习馆开馆暨纪念周信芳诞辰 125 周年系列活动在岳阳路 168 号院内举行。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兄弟院团和合作单位代表、艺术家代表、 京沪两地戏剧评论家、周信芳先生在沪家属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活动。
历时三年修缮,魔都京剧新地标今亮相
历时三年修缮,位于岳阳路 168 号院内的上海京剧传习馆今天正式与公众见面,从此,上海的京剧艺术有了一个全新地标。未来将努力打造成为传习京剧技艺、传承京剧艺术、传播京剧文化的重要基地。
传习馆共有 4 栋建筑,除 2 号楼现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办公用地外,1 号楼、3 号楼、4 号楼均为上海京剧传习馆所用。
周到带你参观上海京剧传习馆
岳阳路 168 号,始建于 1921 年,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其最早为“比必夫人住宅”,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糖王”黄奕住居于该建筑内。解放后,该建筑成为市文化局、海洋 局等政府部门办公场所。上世纪 80 年代起,上海京剧院驻地于此,见证了国粹京剧近 40 年 来在上海的发展。
“传”在老洋房(1 号楼)
1 号楼建于 1921 年,是一栋历经百年沉淀的三层老洋房。此次修缮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将建筑的墙体、屋面、内部结构等进行了全面保护性维修,还原其原有风貌,同时赋予 空间新的功能特点,使其兼具历史底蕴及传习功能。
每间房间根据其功能不同,皆以词牌、 曲牌命名,呈现出一座具有浓郁京剧文化氛围的海派城市客厅。未来,1 号楼将肩负“传”的 使命,以沉浸式体验、互动性展陈的方式传承京剧文化。
室内以京剧名伶的实物展陈作为装点,配以 VR、AR 等技术实现互动体验。
参观者可以在线查阅大师生平及珍贵文献,近距离观赏缩微舞台模型、亲身体验京剧换妆;也可参与大师沙龙、专业研讨、观影导赏、读书分享等活动,全方位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习”在 LOFT(3 号楼)
3 号楼是一栋 LOFT 风格的现代建筑,上下共三层,每一层都具备专属功能,同时可灵 活多变。它将履行“习”的义务,提供多功能教学空间、展演空间用于学习和展示京剧技艺。
其中,一层为展示厅,配以多媒体油画屏,可举办中小型展览;二层为小剧场,配有专业舞 台灯光及全息音响系统,用于教学汇报展示和小型演出;三层是排练厅,可根据课程要求调整教室功能及大小。
上海京剧院推广品牌项目“FOLLOW ME 京剧跟我学”“梨园影像”“明星公 开课”等都将移师于此。
“创”在新书苑(4 号楼)
4 号楼为南伶书苑,位于传习馆院落进门处。它将担当“创”的职责,展示各类与京剧主题相关的文化产品,满足当代年轻群体追逐个性、乐于分享的需求,更大范围传播京剧艺术。
“互动+体验”,“明星公开课”“穿戏服”一大波活动等着你
作为京剧艺术公共服务载体,上海京剧传习馆重在“传”与“习”,且将秉承传统文化“活态 传承”的理念,以高雅、精致、时尚为特征,实行“互动+体验”的模式,服务市民、提升市民 文化素养,让更多的市民百姓有机会走近传统文化,参与体验各项公共艺术活动,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开馆活动现场邀请了数十位普通市民亲身体验“明星公开课”“绝版赏析”“FOLLOW ME 时尚课堂”“梨园影像”等京剧普及推广活动,充分展示了馆内每 个房间的独特功能。
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在接受《新闻晨报·周到》采访时表示,
我们发现,近20年来,喜欢京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也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与京剧艺术互动。所以,未来上海京剧传习馆将作为一个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向喜爱京剧艺术的人们敞开怀抱。
光是今天,传习馆里就热闹不已,明星公开课《不近梨园,怎知京彩如许》上,主讲人、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给学生们“指点江山” ;
“FOLLOW ME 京剧跟我学”的时尚课堂上,主教、国家二级演员杨扬在教孩子们京剧是如何“喂鸡”的,十分有趣;
绝版赏析纪录片《大师·周信芳》在1号楼 3 楼普天乐里放映,观众济济一堂;
梨园影像开放日展示,在1 号楼 3 楼化妆室里向观众展示《拾玉镯》的选段。
对于大家非常关注的“京剧扮相体验”,采访中,张帆院长也告诉记者,未来观众可以通过公众号在线上预约,只要预约成功,就可以到京剧传习馆来尽情“过把瘾”,“生旦净末丑”扮相任选,上海京剧院有最专业的化妆师和服装师团队为你量身定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