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9日)上午9时,锣鼓喧天,彩带飞舞,伴随着“长长久久”的祝愿,中华新路817弄的9户居民坐上车,集中搬家至暂住地。
此次综合改造的110户居民中,已有15户搬离,其余的居民表示要在这里过完年再离开。据悉,在2月底之前,所有居民将全部搬走。
居民们坐在搬家车上,与邻居们作别
暂住地是各自找的,所以他们此行的目的地都各不相同,但他们未来的目的地却是同一个,中华新路817弄三栋新房会在一年后等待着他们乔迁归来。
效果图
居民程老伯此次搬家至昆山,是这里搬得最远的一个,他说:“那里房租低,住房宽敞,加上我又有几个老朋友住那里,就去昆山开启一段新生活了!”谈及未来,他很激动:“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很是留恋,以后这里有了独立的厨卫,解决如厕难,我很期盼!”
前排为程老伯
为此,他还作了一首诗:
普善居委为百姓,上呼下应一条心。百分之百齐拥护,盼望明天更光明!
搬场仪式上,程老伯作为居民代表上台发言,他还把诗作打印下来,分发给在场的领导。
静安区副区长李震拿着他的诗,捧着他献过来的花,对他,也是对所有居民说:“我们争取建得快一些,让你们早点回来!”
周到君在现场看到,在大家打包的包裹中,有包得整整齐齐的痰盂罐,居民说:“以后大概再也用不到了,不过用了十几年还是很有感情的。”合用的厨房里,居民们最后一次凝望着这一砖一瓦,感叹道:“以后不用再挤在一起烧饭了,想想这样也挺热闹哦!”
居民家中的痰盂罐
居民在合用厨房里
时间拨回到2019年12月31日,中华新路817弄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签约实现100%!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次综合改造项目能在预签约期内全体签约,本项目改造协议提前正式生效,这份新年礼物来之不易。
中华新路817弄位于普善小区内,由三幢建成于1978年的3层非成套公房组成。“非成套”住宅即厨卫公用住房,这里每户平均10多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厨房是两三家人合用的,卫生间根本没有……
房屋现状
2018年11月,静安区领导来到小区实地查看了居民的生活状况,当即决定启动旧住房综合改造,增加居民独立厨、卫,给居民一个有厨卫的新家。在这一轮的意见征询中,居民100%同意。
2019年,街道邀请上海房屋建筑设计院具体负责设计,上房院的设计师经过现场勘查并多次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后,对817弄每一个户型、每一处灶间、卫生间格局都进行了精心规划。
2019年11月10日街道组织的宣讲会上,“95证”110户居民悉数到场,在听了方案介绍后,当天就有28证居民现场预签约。
宣讲会现场
在这里住了32年的陈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回想32年前嫁过来时候的情形,语气还带点嗔怪:“我老公骗我呀,说这里马上就会拆的,我这一等就是32年啊!”
居民们在居委会签约
为了做好这次综合改造项目,天目西路街道房办选了7位“老法师”组成业务组,上门给居民讲政策,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旧房改造工作经验,三言两语把居民的疑问都解答了,业务组把政策宣讲到位后,还是有许多家庭因涉及矛盾纠纷、个人利益而不愿签约,居委会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有一户居民,弟弟是承租人,哥哥是实际居住者,弟弟说什么也不同意这次改造。居委主任徐招芳在普善居委会工作了20多年,以她名字命名的“徐阿姨工作室”在社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敏锐地觉察出兄弟俩肯定有隔阂。
右一为居委主任徐招芳
通过不断上门、交谈,弟弟终于对徐主任说出了多年的积怨:“多年前,兄弟俩为了家事吵得不可开交,现在虽然不吵了,但我的心结从来没打开!现在要我同意给他改造住房,凭什么啊!”徐主任又把哥哥找来,说动他道歉,最终,在居委干部的见证下,兄弟俩终于冰释前嫌,弟弟也在改造协议上签了字。
有一户居民已把房屋出租,实际居住地在浦东,而当街道副主任吴晓斌、房办副主任王中佳、居民区书记史群文和居委主任徐招芳等人在和他约好的时间去他家时,他却避而不见,爽约了。为此,吴晓斌等人只得联系他居住地的居委会,让居委干部帮忙转告他,另约时间再谈。
左一为房办副主任王中佳
从中华新路到浦东,单程近20公里的路程,史群文“私车公用”,带着工作人员一行在一个月内去了9次,这位居民希望可以动迁,而非旧房改造,王中佳向他解释:“按照现有政策,征收动迁的是二级旧里,什么是二级旧里?就是私房、平房,但817弄不属于这个情况,通过综合改造改善生活是最好的途径!”居民还是不表态。
万般无奈之下,一行人和其儿子取得了联系,并驱车赶往他远在郊区的单位,最终大家的诚意感动了他,其儿子说服了父亲,12月31日这天,这位居民来签约了。
街道领导了解居民情况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