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开车时,眼睛突然被监控补光灯的强光“亮瞎眼”,短时间内不能分辨道路情况……在司机群体中,关于监控补光灯的吐槽屡见不鲜。
市政协委员、市总商会副会长章毅也留意到了这一现象,为此提交了《关于解决道路上方违章监控探头补光灯过亮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对“亮瞎眼”的监控补光灯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排查和优化,尤其是部分路段的常亮灯,防患于未然。
监控补光灯作为夜视监控中的一种辅助光源,在夜间自然光源不足时对抓拍过往车辆信息、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治安、刑事案件动态线索以及分析道路交通流量,都有着不小的辅助作用。
不过,由于监控补光灯常常安装在车流较多的路口监控装置旁边,如果遇到有监控补光灯设置不合理、或者补助灯光太亮的情况,也更容易给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造成潜在的隐患。 章毅表示,“强光”刺眼已成为司机夜间行车最头疼的情况之一。相对于“远光灯”的滥用,来自监控补光灯的刺眼威胁其实更加可控,也更容易规范。
针对补光灯技术参数和设置要求,公安部在 2014 年也曾发布相关规范要求。《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臵通用技术规范》就规定:在额定电压下,补光装置的功耗每车道应小于等于 50W;补光装置在路面上形成的补光区域应覆盖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监控成像区域,光照度均匀,无明显暗区,且不得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但他在调研中发现市内不少路段监控补光灯设置就不合规范,尤其是部分长亮型补光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司机夜间驾驶安全。
章毅提出,建议相关部门对“亮瞎眼”的监控补光灯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排查和优化,尤其是部分路段的常亮灯。针对现有技术水平,在综合考量监控摄像头的性能指标后,重新评估有关补光灯亮度的必要标准及补光方式。并研究推广“车联网”系统,使用其他信息化管理手段,辅助进行道路监控和城市管理,降低各类补光灯的设置需求。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