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发布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热词。而市人大常委会对营商环境的监督工作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工作专项监督,促进‘两院’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公民律师事务所主任金永红曾多次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相关监督工作。
他说,专题调研是市人大常委会采用的一个重要形式,“比如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工作的调研,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人士参加,既有法律界的,也有企业界的,企业界还会涵盖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的。”
市人大常委会的这些专题调研,在不断督促两院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了实效。
我记得检察院有一个针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检察建议,就是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完善的。
金永红说,“现在能做到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有不同的检察建议。甚至根据同一个企业不同的经营环节,也会有相应的检察建议。”
他进一步表示,除了开展专题调研外,市人大常委会也会通过具体的工作机制督促相关部门把工作落到实处。“比如检察院检察建议的公开宣告,就需要由人大代表来参加。”
参加了多场专题调研后,金永红发现,企业对于营商环境中司法这一块的诉求,最主要的就是公正和效率。
公正管的是企业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效率则涉及公正是不是准时到来,司法的效率取决于立案、审判、执法的期限以及执行的效果。
金永红说,“迟到的公正,虽然也是公正,但一定是有瑕疵的,是不足的。”
在金永红看来,上海司法对于营商环境的保障,近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展。“针对立案难的问题,上海的法院系统开辟了网上立案,并且在推动长三角立案的一体化。”
他说,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从2013年开始,上海的法院和检察院都建立了大数据的平台。
“在追求公正和效率上,在司法保障营商环境上,上海在不断地努力,也在不断取得新的成绩。”金永红表示,“虽然可能跟企业主的期望相比,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宋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