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上海由政府举办的托儿所、 早教中心和公办幼儿园托班有120 家、民办幼儿园办托班有317家,经政府认可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托育机构有186 家,却依旧无法彻底解决0-3岁孩子的入托难题。
如何才能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安心工作?
听听两会委员们的真知灼见。
如何破解“幼有善育”?
公办托幼每月收费数百元,可民办托幼每月动辄万元以上,高额收费令很多家庭无法负担。
12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合理制定公民办托班收费价格,满足托育个性需求。
让远郊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学!
远郊市民大多分散居住,即使有对口的公办幼儿园,往往路途遥远。
市政协委员陆春涛建议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增加托育、学前教育功能,让远郊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学前教育。
让特殊儿童与同龄人共同成长
有些残疾儿童是原本可以适应普通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但能接收特殊儿童的幼儿园太少,能进行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更是少之又少。
市政协常委吴珍美建议通过政府补贴、政府购买以及特殊教育津贴等,进一步推进本市学前融合教育。
孩子们拥有了幸福的童年,千家万户才会是幸福愉悦的家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