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方便市民看病,上海多家社区医院社优化延时服务科室与内容!这些医院晚间也延时了

在工作日延长服务时间、在双休日开设门诊!

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时服务实施五个月了!很多市民发现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休日开出的门诊越来优化。

四分之一郊区社区医院“晚间延一延”

今天,上海市卫健委透露,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施期间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对延时服务的科室与内容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徐汇区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休日增加了计免、五官、皮肤服务内容;

闵行区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休日增加了检验、超声、心电图、放射科、输液室服务内容;

嘉定区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休日增加了服务时间,从原先的13:00-16:00延伸为11:00-20:00

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分中心、服务站等也纳入了延时服务的范围。 

此外,根据居民实际需求与周边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郊区为主,约四分之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提供工作日晚间门诊服务,实现“晚间延一延”,满足居民夜间就诊需求。

此项延时服务实施5个月,目前实施进展顺利,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严格落实延时服务工作要求,实现午间门诊全覆盖、双休日门诊全覆盖。

一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在工作日提供午间门诊,实现“中午连一连”全覆盖。工作日午间门诊时段一般为11:30-13:30,提供全科诊疗服务为主,确保白天服务不间断。 

二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设双休日门诊,实现双休日服务全覆盖。其中:周六、周日上午开设门诊比例达到100%,周六、周日下午开设门诊比例均超过50%(周六下午56%,周日下午53%)。

家庭病床服务更规范,增加到64个项目

作为国内家庭病床服务的先行者,上海三十余年来致力于积极探索和扎实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受到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目前,上海是国内每年建立家庭病床最多的城市。上海市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约有7.2万张家庭病床,新建家庭病床约5.4万张,服务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约占服务总数的95%

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本市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家庭病床服务作为居家医疗、居家护理、医养结合的重要部分,同时作为家庭医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成为进一步满足居民实际需求与缓解住院难的有效方法。

为了让家庭病床服务更为规范,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健康委等十四个部门《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意见》,市卫生健康委在地方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市家庭病床服务现状,制定了《服务办法》。

《服务办法》共23条,与地方标准相较,重点完善了以下内容:

第一是进一步明晰服务对象标准。须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中和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列出具体的情形。

第二是重新界定开展服务的医疗机构类别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外,新增了设有全科医疗科诊疗项目的门诊部和全科诊所。医疗机构要向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登记,通过区级专业质控组或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心资质审核后,获得相应服务资质。

第三是规范和完善服务项目突出中西医结合,并以清单形式列出64项,从而对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要求更加明确,也让建床患者对自己可获得的医疗服务更加一目了然。64个项目,较2010年地方标准比较,更加谨慎规范了用药服务项目,充实完善中医项目,增加了适宜在家庭病床中开展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十种,新增了临终居家安宁疗护项目等。

第四是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明确服务流程,保障服务安全。按照建床、查床、护理、撤床、医疗安全等分步骤明确管理要求。同时,严格强化风险性较大的服务项目管理等。

据悉,上海还成立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心,通过质控中心建立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架构,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编制家庭病床服务业务指南。积极鼓励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引进智慧医疗系统、物联网设备、远程互联网服务设备等,与“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医院”形成衔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