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变老的上海】22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适老化改造为居家养老保驾护航丨两会声音

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是83.63岁,2018年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503.28 万人,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有81.67万人,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34.4%。上海的老龄化就像一部高速列车,飞驰而来。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直都是上海市各级政府着力在做的民生实事,也是在两会现场参会的委员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根据目前的养老模式,90%老年人依然选择居家养老。对此,包括市政协委员张怀琼、吴乾渝、郑锦、姚捷、冷培恩、陈芳源等在内的22名委员联名提交提案,认为要对老人居住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副主委张怀琼认为,“适老化改造”的目的是解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隐患和辅助设施缺失,增强老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他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家庭都是采取自行装修的模式来进行改造,由于“适老化改造”没有相应标准,装修方提供的服务内容很难完全契合老年人的要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大家都明白“适老化改造”的重要,但市场反应却始终不温不火,多数老龄化家庭还是无法找到价格合理和服务满意的装修公司进行家庭的“适老化改造”。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专职副主委陈芳源向记者表示,虽然一些区域针对情况特殊的老人由政府进行托底化的“适老化改造”,但惠及面比较狭窄,并不能覆盖90%居家养老的老人。“应该说,‘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政策尚未形成合力。”

为此,委员们在联名提案中建议:

应将老龄化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依旧纳入政府实事项目,并通过逐年的推动,帮全市急需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适老化改造”作为政府实事工程,也会提高社会各方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全市“适老化改造”的全面开展。

对于“适老化改造”涉及改造的标准等,建议可以按照目前在养老工作中比较普遍的做法,由民政、卫生、住建等部门进行研究,对“适老化改造”对象进行评估,以解决“适老化改造”服务的公平性。

由专业人员进行“适老化改造”标准制定,按菜单模式形成1、2、3……. 等多种方案。按照“适老化改造”的基本标准,尽快推动本市老龄化家庭基本的“适老化改造”。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有不同需求改造的家庭,提供相应的其他方案,如1+2或1+3等各种装修套餐供选择。同时为特殊需要“适老化改造”的家庭,提供特殊的方案,以满足特殊或更高要求的“适老化改造”。

在开展“适老化改造”的政府实事项目时,可以采用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对进行最基本改造标准的“适老化改造”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实事工程,部分特殊对象可以通过社会公益性来补助。对部分特殊需求或更高要求的改造,可以提供专业的适老化改造方案,解决有特殊需求或更高要求但是没有专业标准可循的困难。

对参与“适老化改造”的企业按照政府采购的模式,或由行业协会推荐的形式,确保参与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也可以为一些自行愿意承担更高标准进行改造的家庭通过政府采购平台,找到信得过的企业提供服务。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