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推手”的智慧去推动生活

韩松落

生活在当下,人们有很多疑问:人还需要和人在一起吗?人们是更疏远了还是更亲近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界限在哪里?37集电视剧《热爱》,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和爱情,画出了一张热气腾腾的北京风情画,并且认真探讨了这一系列问题。

《热爱》由宋方金编剧、王小列导演,杨、啜妮主演,刘敏涛、张晨光、牛莉、梁冠华、王博文、淮文、马丽、郝蕾、喻恩泰、柯蓝、李勤勤、巩汉林、梁冠华、谢园等著名演员出演,讲述了山东青年尚晋大学毕业留在北京之后,在女友李貌所在的幸福里九号担任调解员后遇到的一系列人和事。

幸福里九号是大北京的一个小世界,和北京的任何一个小区、一条街、一个胡同没有什么两样,这里有新老北京人,有着百样性格,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愿望和诉求。人们热情善良,知根知底,虽然住在现代的楼宇间中,却还是保持着从前的人际关系网络,以老北京的邻里关系相处。要想把这样一些人捏合在一起,让“幸福里”真正幸福起来,看起来很容易,但也很难。更何况,幸福里正面临一场拆迁,旧日的社区即将消失,友邻即将散去,人们的矛盾也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调解工作的难度因此更大。

看到这个题材,观众一定会想,之所以把主角的身份设定为调解员,或许是更方便推进故事,让众多人物汇聚在一起,让他们的故事串接成一个中国故事,让他们的喜怒哀乐,拼接出北京风情。但看过全剧之后,不难发现,编剧导演之所有用调解员的故事作为主线,是为了聚焦现实生活,找到现实生活的良药。

调解工作正是如此。《热爱》对此有精到细腻的表现,并且用不同人物的性格、阅历的对照展现了出来。其中一集,一对夫妻闹矛盾要离婚,原因是妻子个子高,丈夫个子很矮,丈夫希望妻子不要穿高跟鞋,还把她的高跟鞋都丢掉了,不料妻子却还藏着一双高跟鞋。闹到调解员这里,范伟扮演的梅先生大手一挥:“你这不行就去派出所,实在不行去妇联。”但尚晋却表示,“到我这就到头了”,并且提出忠告:“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有时候这调解工作啊,不以双方暂时的和解为圆满,而是要从根本上,帮他们找到问题,找到事件的危机,才能够解决。”和这个观念类似的,还有“家庭生活无外交”,就是说,在大的法理背景下,家庭生活还要有自己特有的处理方式。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善律者不讼”的观念了,在矛盾萌芽的阶段,就设法解决,均衡双方的利益,不制造人伦亲缘的撕裂。剧中的矛盾,都是在这个标准下获得解决的,例如万阿姨被狗咬,例如常有丽一家参与拼婚,“表面上是双方的事,其实牵扯到四个家庭”,都需要在明确双方利益诉求的、情感尊严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找到问题所在,得体地进行解决。

要想做到这一点,对当事人要求很高,既要有学识、阅历,也要知人情、通伦理,就是说,自己也得是个丰富厚实的人。所以,《热爱》也给了尚晋的个人感情生活以较大篇幅,尚晋一家和李貌父母李双全和万山红的相处、博弈,他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温柔、焦虑和纠结,都成为尚晋的智慧来源。

为了点题,《热爱》还设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副线,那就是以李貌和师父为代表的“太极推手”传承人的生活,他们生活在现代,却保留了一些江湖的线索,既习武、修身,也较量、踢馆,但不管何时何处,他们都贯彻着“推手”所代表的一种人际智慧,在人和人之间,要推、让、缠斗。“推手”恰好可以作为《热爱》所倡导的人际关系方式的象征,以柔克刚,化解矛盾于无形。而“生活智慧”,正是一种“推手智慧”。惟其如此,幸福里才能真正幸福。在故事里,李貌的奶奶不想出院,孙子劝她“您一出院,雾霾我都让它散了,您看这乌泱泱的人,又热闹又喜庆。”之所以能够热闹和喜庆,都要依靠观念上的水乳交融,人际关系的深层博弈,社会的化难于无形。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