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真的是一场好的旅行吗?
9位研究方向集中于中古时期的青年学者走出书斋,从嵩山到洛阳,用脚实实在在地触摸“中原”,从历史、文化、考古、美术等视角,导览一段不同寻常的人文之旅。
日前,由新华传媒主办的第12期“市民文化客厅”在新华书店徐汇日月光店举行,9位旅者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仇鹿鸣携新作《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与读者面对面,讲述旅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仇鹿鸣表示,好的旅行并非“说走就走”,而是要有一定人文准备。
《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以一群青年学者的嵩洛文化之旅为主线,串起中原大地的名胜古迹,以及那些隐于荒野、未被人知,却又藏着重要文化密码的历史现场,是一部用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生动的语言写就的人文游记。
仇鹿鸣说,网上有句流行的话,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够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对此他表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需要一定财力支撑的,它还有一个隐含意思就是说这个旅行是不需要准备的。一个段子就是梁朝伟飞到伦敦去喂鸽子。但我要请大家注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好,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它可能面对的只是自然风光。”
在他看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对美的感觉是直觉式的,但人文旅行在出发前就需要有一些知识的储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景观和自然景观有很大不同,有时候看上去并不美,甚至我们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黄土堆,如何挖掘其中历史的内涵呢?”
仇鹿鸣表示,这场“问彼嵩洛”的旅行,有趣之处并不在于这是一般旅行者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实际上,集中在洛阳和嵩山附近的行程被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比较深厚而且人文气蕴比较重的所谓中原大地,有很多热门旅游点。但这些热门旅游点往往是现代人新建的“假景点”,并非真正的考古遗迹现场。
他认为,“这就是人文旅行的两难之处,若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很可能去到的只是商业气息浓重的新造景点,而真正的古迹现场可能又没什么好看。”
“仇导”站在今天的洛阳,回望汉魏的洛阳和隋唐的洛阳城不同的天空;带领读者穿越影视剧营造的迷雾,认识真正的嵩山少林寺;循着老子足迹,辨明真假函谷关……他与大家分享了人文旅行需要的知识积累与行前准备。
如何走出中国式旅行的误区——即所谓打卡式旅行和过度商业化的旅行?仇鹿鸣指出,真正富有高历史价值的景点往往门可罗雀,需要旅行者有足够的辨别能力。
他透露,书里介绍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查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目前为止一共公布过8批,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合格的中国适合人文旅行的地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