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徐汇区汾阳路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日均就诊7000余人次,但医院附近都是短短几百米的小马路,尽管交警在太原路、桃江路、永嘉路开辟了临时停车位,但不到100个的车位比起庞大的停车需求,依然是杯水车薪。面对这样的难题,是该由医院、属地社区、交通管理部门哪一个责任对象来解题?
在“一网统管”如何助力超大城市治理为主题的第四期“研习汇”开放式组织生活上,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罗鹏翀跟大家分享了这个故事。在他看来,传统单一的解题思路无法给出有效方案。只有抓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落地,更多运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手段,赋能传统管理方式,从“补漏洞”走向“治未病”,要想办法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再到“自动发现 ”,才能解决好诸如此类的种种城市治理问题。
他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为例说道,就诊的病患中,不少人从外地来沪,因此“停车”需求迫切存在。尽管医院和相关交通部门想尽办法,在附近三条支马路开辟了临时停车位,但依然无法满足。医院所在的天平街道,在周边小区展开停车位调查,并和其中的7个小区达成“白天共享停车位”的协议,进一步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但很多人首次来上海就诊,对周边马路不熟悉,开过去很可能车位已满,于是街道提出想做引导系统,提前对停车需求进行有效导流,” 罗鹏翀说,这样的引导系统靠街道一己之力,显然困难重重,之后在建交委、交警等交通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天平家园▪五官科医院停车引导系统”正式上线。
登陆后,医院一公里范围内22个停车场或小区,近1700个停车位的信息一目了然。为方便病患,在医院提交预约信息的病患就会收到来自院方的停车告知信息,从源头对车辆去向进行疏导。与此同时,街道还组织了志愿者在相关路口进行指引,通过“数据+人工”的方式,进一步优化车主的停车体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人人关心。可是对于职能部门来说,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监管方式呢?
“研习汇”上,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晓红说,在徐汇,根据餐饮企业的不同规模与性质,被分成了高风险、中度风险、一般风险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守信程度不同,职能部门则对不同风险的餐饮企业引入不同频次的监管,”俞晓红说,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对守信企业的干扰,也引导一般企业加强自律,更鞭策失信企业及时整改,“统管”变得更加积极。
徐汇区政法委副书记吴寅飞则从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大平安”角度,讲述了在大数据支撑下,依托智能感知技术,人工智能赋能城区安全管理的功能将大大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公共安全领域的“问题发现智能化、处置流程标准化、核查结案闭环”正在得以实现。
事实上,徐汇区智慧网格化2.0建设是数字徐汇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智慧网格化2.0围绕“一梁四柱”(一梁:智慧网格化管理中心;四柱:大建管、大安全、大市场、大民生)的整体架构进行建设,在全区层面打造统一的“智慧网格化管理中心”,作为徐汇实现“一云汇数据、一屏观天下、一网治全城、一人通全岗”新格局的核心载体。
据悉,“研习汇”是继推出“初心党课联盟”后,徐汇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阶段的又一创新载体,按照“分层分类”的重点和“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的要求,聚焦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基层治理共同关注的问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