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课题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

1221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深化竞争中性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动力为主题的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经济在国内外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稳中求进,取得了6%以上的经济增长,实属不易,为2020年应对内外部复杂局面打下了基础需要深化竞争中性导向的改革和开放。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稳”后,课题组对明年中国经济不悲观,预测2020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6.0%CPI增长3.2%PPI增长0.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7附近双向波动。报告分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必要主动发力,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当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部门,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同时,逆周期政策调节只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争取时间、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应该与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大方向相一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曾提出,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离构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从产业政策更多地过渡到竞争政策,进一步强化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原则。对于各种市场主体在政策环境、法律保障、要素供给等方面一视同仁。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主要靠市场而不是政府。

课题组分析显示,研发创新与优化资源配置并重,可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以上海为例,从总量增长核算看,近年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显著提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即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进入新时期,“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等成为开放体系下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的目标和重点。课题组负责人田国强教授建议,经济全球化开放应向更高的制度型开放转变。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2009年底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有20多位博士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或国内顶尖大学的专职研究人员,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10年来坚持短期与中长期分析结合,对不同风险和不同增长目标给出应对力度和备选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