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路717弄内有一处精致的花园,居民谓之“留雅苑”。小小一方园内汇聚了雪松、桂花、腊梅、玉兰、石榴等多种植物,曲径通幽,清雅别致。
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苍蝇乱飞的荒地。与花园接壤的一楼住户为了生活便利在花园内私自搭建晾衣杆、阳光房等设施,更是让这里变得杂乱不堪。
从无人想要靠近的荒地到居民自觉打理的花园,“留雅苑”的蜕变,绝非一蹴而就——
没了花匠,园子荒废了十几年
巨鹿路717弄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上海警备区军管公房。老一辈的居民都记得,717弄花园并非一开始就是荒地,相反,还是个很不错的园子。
居民朱百魁1981年就住进了717弄,对园子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像园子里这棵雪松,是我们当年刚搬进来时,在共青森林公园买的。”他回忆,当时买树是按树的高度收费,“一米30元,这棵树花了我们110元。”
▲小雪松如今已是参天大树
几十年过去,三米多高的小树已经窜到了二三十米的高度,园子也早已不似当年。自十几年前专门打理花园的花匠离开717弄,加上居民流动,园子成了无人打理的荒废状态,从此成为居民的一块心病。
居民们曾数次联系房屋管理方警备区后勤部,后勤部表示经费紧张,无法将花园翻新工程立项。
直到2018年,听闻南京西路街道正在进行“美丽家园”工程施工,大家都希望借此机会改善环境。可717弄作为军管公房,原则上不属于“美丽家园”工程建设的范围,但为了保障军民生活,古柏居委会向街道申报了717弄花园翻新项目,最终得到了街道的支持。
沟通协调,耗费一年终成功
在项目申请通过后,717弄居民代表们就花园翻新问题开展了一次意见征询会。大家的意见非常集中,首先希望处理花园的杂草和垃圾,并对高大树木进行修剪、加固,此外想要重新栽种绿植,铺设步行道,建造休憩设施。
花园内还有一间小巧的阳光房,当时已经荒废,还有渗水、白蚁等问题,居民们提出要恢复它活动室的功能,保障这里的供水供电。
▲居民们在清理荒地内的杂草
古柏居委会将居民诉求汇总反馈给了“美丽家园”项目组,并很快得到了回应。很快,负责花园翻新工程的总负责人就向大家介绍了花园翻新设计方案,让居民们倍感期待。
然而好事多磨,花园内齐人高的杂草与成堆垃圾刚清理完,住在一楼的几户居民就阻止了施工队施工。他们虽然支持花园翻新,却不想将自己搭设的晾衣杆和空调外机移位,同时觉得之后花园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从一楼天井进出,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于是, 717弄居民自治管委会成员与楼组长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提醒他们私自搭设生活设施、侵占公共绿地,原本就是违规,在他们的耐心劝说下,这些居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答应配合工程进度,将生活设施移入天井内。
而针对花园开放后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大家也约定,在小区建成时,以一楼住户所建篱笆为边界,砌起栅栏围墙,这样既不影响一楼采光,也能满足居民的安全及隐私需求。
经过各方的努力,大约半年前,巨鹿路717弄的翻新工作终于全部完成。干净平整的小路、焕然一新的活动室、美观实用的凉亭……良好的硬件设施,吸引居民在此休闲、聊天,居民们有事商议,也总能想起来这里的活动室,不知不觉,花园成了717弄的“香饽饽”。
自主打理,居民齐心共呵护
在园子还没完工时,居民们便已想着给这个归来的“老朋友”起个名字。
朱百魁向邻居们发放了“求名帖”,自己也想了一个名字——“留雅苑”,意指“居民高雅、环境优雅、游人文雅、进出留雅”,最终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赞同。
大家还共同订立了“游园居民公约”,希望大家文明游园。
古柏居委会主任汤永珍透露,和一般的花园不同,“留雅苑”完工后,花草的打理、环境的维护都是靠居民自发、自觉完成。
事实上,居民们一开始也想过,是否要请个专业工人来打理花园。但是深思熟虑后,居民们觉得,如果什么事都让别人做,自己没有付出,那么对此就不会那么珍惜。
于是,717弄的居民们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若是谁看到园子杂草多了、路面脏了,就自觉带着工具下楼清理,其他人看到了,也会主动加入打理的队伍。
这样的场景,让1984年就来到717弄的柳玉英倍感亲切,“可能因为这里的居民都是一个部队的战友和军属,几十年前,每周六的早上,大家都会很默契地下楼,集体搞卫生。”打扫完毕后,邻居们总要聊聊天,说说笑,“那真的是很让人怀念的一段时光。”
现在,在老一辈居民主动打扫之余,居委会还希望让年轻人也慢慢参与社区活动。“目前有个别年轻人也参与到打扫队伍中来了,我们也希望更多社区里的年轻人能够走出家门,参与到花园的自治中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姚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