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索狄
“迁就只能使暴力不断升级,让暴力成为一种习惯。”谈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童年阴影”。冯远征以入木三分的表演,给自己贴上了角色标签,更为网友贡献了无数面目狰狞的表情包。但从影视观照现实的角度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于一代人的贡献,远远不只是“表情包”,而是对家暴问题教科书式的解答。
男主角安嘉和,外表文质彬彬,是医院里的业务好手。但恰恰是这位人们眼中的“好好先生”,以超高的智商实现了对妻子的情感控制与虐待。他编造亡妻的背叛,赢得了第二任妻子梅湘南的怜惜;在反复施暴之后,他又迅速变脸,用下跪、哭诉的方式挽回。他的行为模式与仿妆达人宇芽曝光的施暴前男友何其类似?一样无害的外表,一样聪明的头脑,连对自己的猎物都有着相似的手段,步步为营,耐心而谨慎。
女主角梅湘南的经历,则能完美回应许多今天依然被提起的蠢问题:发生家暴,是不是因为受害者没有带眼识人?被打是不是过去行为不端?暴力发生后为什么不反抗、不逃跑?不,这些问题从来不应该提起,更不需要答案。指责受害者很容易,但梅湘南艰难出逃又屡次回归的经历却详实地说明:在身心长期被虐待的情况下,活着已然不易;受害者想要摆脱控制,还需要更多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更让人感触良多的,还有《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那些围观暴力发生的人们。比如“偷拍者”叶斗,他默默记录了梅湘南被虐待的过程,却出于私利始终没有公开,最终在忏悔与纠结中赔上了性命。比如保姆吴妈,她对梅湘南的痛苦几乎没有任何同理心,极度冷漠而尽职地完成了监视工作。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他们是暴力的帮凶。
当然,18年之后再谈这部老剧,心中难免怅然:我们有了忘不掉的安嘉和、梅湘南,下一代人的“反家暴影视教科书”又在哪里?当《致命女人》《大小谎言》《直美与加奈子》等海外剧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讨论受害者如何自救反击,当前荧屏依然鲜见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具有同样深度的后来者,连“爱就可以跟踪”“爱就可以不请自来登堂入室”之类的错误示范,都在偶像剧中被包装成了爱情的“糖”。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值得记住,但愿我们也不是只有《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