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30多所高校专家齐聚上海,这些学校多数是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高校,而会议讨论的话题则是该如何发展好学校的文科教育。
今年已经是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文科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届“理工科见长高校文科发展工作研讨会”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家和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围绕理工科见长高校文科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理工见长的高校面对新的时代发展需要,应当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体系。”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认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如何加强文科建设对于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极为重要。
会上,这些高校的专家们对于本校应如何发展文科教育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原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提出了理工见长高校文科的阶段性发展战略思想。他认为,每一所理工见长高校的发展历史不同,学科结构、水平不同,文科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学科发展方向、目标、策略也应该适应性地调整,应分阶段从战略上把握理工类高校文科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陈跃红认为,一流的理工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文科教育。理工见长的高校发展新文科具有自身的特色,基本是文理工医交叉特色的新文科。首先,理工见长的高校发展文科应当走小而精的道路,不应追求规模。第二,应当优先满足新文科通识教育的需要。第三,不能像北大、复旦、南大等文科强势高校将重点放在文科学科建设上,理工见长的高校文科发展应当更加侧重于课程和专业建设。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史静寰教授认为,中国相当一批理工科见长的高校都将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文科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这也是这部分高校大力发展文科的合法性基础。理工见长的高校发展文科首先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体系是核心指向,没有好的文科就没有好的通识教育。理工见长的高校文科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工文并进的发展模式,第二类是理工文学科交叉,促进新的学科增长,第三类是文科辅助工科发展模式,文科发展集中在应用型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石云里提出第三种文化视野中的新文科的理念,他认为在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发展文科是基于人才培养的内生性需要,应该朝着多样性的发展方向。文理工学科交叉融通、科技人文、应用社会科学等都是可能的方向。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姜华认为,借人起航、借势而为、学科交叉、错位发展和政策激励是理工见长高校文科良性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基本战略。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洪成文提出,要把文科发展目标写进战略规划,从战略上要让文科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之一,从策略上既要考虑一般性的发展标准,也要基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寻求更加精准的发展策略。
同济大学
文科办副主任曲辰认为,要把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放到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大目标当中考量。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具有资源配置的重要属性。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生态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有总则而无定式,不能陷入教条主义。
中南大学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秦进认为,理工见长的高校文科发展要力争实现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和谐共存发展,确立一流导向、特色突出的建设思路,力争从特色进入主流,提高智库研究水平及如何强化中国文化的引领作用。
浙江大学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徐贤春认为,新文科的建设内涵、特点主要体现为“四个新”,分别是新方向、新范式、新格局和新机制。归结为两个方面就是布局和变局的问题,其中布局问题关键是构建一流的学科生态体系,而变局的重点则是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
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许欣,理工见长高校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做法是通识教育和按大类培养,文科的发展有助于推进专通融合,只有精品的文科支撑,才能提高人文类课程的供给。
电子科技大学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谢辉祥认为,理工见长的高校发展文科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侧重于通识教育而不是科研的要求,第二步是重点要发挥文科社会功能而不是做基础学科,第三步是为国际化背景下行业如何走出去提供支撑。
华东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周玲认为,理工见长高校的文科发展重在提供优质的人文社科教育。如果用传统的学科发展指标来评价,就容易把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学科裁撤掉,文科专业发展应当跟传统的强势学科专业发展相交叉、相融合,形成跟理工相融合的特色交叉学科和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
凯源法学院教授李学尧认为,科技对法学发展产生的压力和引领是理工科见长高校的基本优势,应当慎用一些传统的学科发展指标对理工见长高校的法学学科进行评价。理工见长高校要开展法学教育,要重视建立办学特区,投入资源、高标准引进人才、给予学科发展高度的自主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徐青森副司长说,新文科的核心是创新的新,而不是新旧的新、新老的新。文科专业发展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规律 ,要处理好新和老的关系、变和不变的关系、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价值性和科学性的关系、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从而有序的推进新文科建设。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庞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