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小区”“提高小区资源整合度”“沿街商铺招牌整治工作”……11月20日下午,在“中国之治与上海实践——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家讲坛上,上海市社会建设中的真实案例被分享介绍。
这场专家讲坛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指导,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主办,上海政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合作举办,通过提炼总结基层治理成功经验,搭建社会建设思想、理念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有人说现在说居委会“减负”是个伪命题,我认同这一看法。与居委会相比,业委会的自治基因更为强盛……据了解,目前每个区每年物业达标奖励最少也有3000万元左右,建议从中抽出一部分奖励给业委会。”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浦东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罗新忠在研究分享中提到住宅小区物业治理问题,并分享了已在一个街道进行的试验,以及取得的成效。他从比较的角度,指出了上海创新社会治理的优势所在,接下来,要将这些优势进一步转化成创新社会治理的动力,推动上海社会治理在新形势下能够更上一层楼。
复旦大学刘建军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分析介绍了上海创新社会治理的十大样本经验,提出党建引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命线,从网格化管理迈向网络化治理是必然要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治理支点撬动社会治理,培育积极的行动者,展示人文自治的魅力,是上海创新社会治理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展示了协商民主在真实案例中的运用,明确了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重点聚焦居民“急难愁”和“需盼求”,整合社区治理资源、激发居民自治意识,实现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
2012年5月上海成立了社会建设研究会以来,坚持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指出,这一平台旨在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社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上海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李友梅主持讲坛,原上海市督查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办公室副主任严惠民,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颖,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等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并回答观众提问。市民政局相关处室、各区民政局、各区地区办、部分街道社区代表约120人参加讲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庞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