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枣核引出的“连环案”!2岁女孩食道深处,电脑小配件嵌入食道粘膜

来自江西的2岁女孩周周(化名)自今年8月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呕吐等现象。3个月后,经当地医院检查,孩子的食道内嵌有一颗枣核,医生们通过胃镜取出了这颗枣核。

就在大家吐了口气时,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事实摆在了眼前——根据片子显示,在食道的更深之处,另有一个不透光的阴影埋伏着,造成了食道基本梗阻,就连胃镜也难以探查清楚。

那个不透光的阴影是什么?当地的医生脸上泛起了愁云,有人说是异物,有人说是肿瘤,有人说是畸形……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一筹莫展。

在查阅了大量的就诊信息后,家长决定带着周周来上海一搏。沪上小儿消化道异物梗阻领域的知名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邓朝晖几乎每周都在处理各种小儿异物嵌顿——钱币、回形针、纽扣电池……应有尽有。

周周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在食道上段有狭窄,造成狭窄的原因是异物嵌入食道粘膜,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包裹向腔内生长,更可怕的是,已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气管压迫,位置也十分贴近大血管。

对于食道异物而言,内镜技术是最好的解决手段,但是,这个异物过于贴近大血管,这种内镜操作有如在雷区拆弹。

 

女孩的进食、呼吸情况每况愈下,邓朝晖主任的消化团队与陈其民主任的外科团队坐在了一起,把周周所有的病情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研讨解决方案——最后,他们决定放手一搏,还是要通过内镜技术进行夹取,以争取最小的创伤;与此同时,外科团队将陪伴左右,若消化团队内镜手术失败,则立即由外科接手启动开胸手术作为“后盾”。

为进一步提升这次“拆弹”的成功率,邓朝晖从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请来了领军人物周平红教授,他是我国成人内镜技术的“工匠人物”。邓朝晖精通儿童消化道生理构造,周教授擅长“雷区拆弹”,陈主任则是儿外科的“金刀”,这样的组合堪称完美。

11月15日上午9时,紧张的内镜取物开始了。所有的专家都紧盯着电子屏幕,屏气凝神,看着内镜逐渐逼向“目标”,食道狭窄部位被海博刀进行了精准定位,薄如蝉翼的食管壁被精细地层层剖开,一个带有金属质感的异物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历经紧张的20分钟操作,异物被拖出了孩子的食道——是一块1.5厘米*1.5厘米*0.2厘米的金属片,四边锋利,在过去的数月中没有割破孩子的食道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家长在看到金属片时才恍然大悟,这似乎是家里工作台上的电脑小配件,谁也不知道宝宝是在何时何地“吃”下了它。

所幸的是,孩子最终得到了成功的诊治,一周内即可恢复出院,全家人对这个由儿科、成人内外科专家组成的临时医学团队感激万分。

邓朝晖再次提醒家长,幼儿对世界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吃”,误吞误食容易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要学会做细心人,在重视对幼儿行为看护的同时,也应该将家中的细小物品及时收拾干净,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避免意外伤害。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姜蓉 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