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长焦虑白皮书》发布!新一代中国家长的期望是“愿你快乐,更愿你优秀”

中国父母最关心什么?中国家庭最大的焦虑是什么?

2019年11月15日上海童书展上,当当联合艾瑞发布题为《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焦虑——2019成长焦虑白皮书》,试图深入剖析中国家庭的育儿焦虑。

家长:孩子,“让我欢喜让我忧”

“有孩子以后生活更充实了。事情更多以后,责任感也更多一些,我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一位参与艾瑞调研的爸爸说到。

91.5%的父母对孩子各方面问题感到焦虑,但同时“让父母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的因素中,“孩子”以85.2%的占比高居榜首。

孩子既是焦虑制造者,也是快乐源泉。

要控制你寄己啊!自控力差的是家长还是孩子?

见过韩国萌宝宋民国的表情包“你要控制你寄己啊”的,无人不忍俊不禁。

过去你把它当微信表情包看,现在可要正视起来了。

报告显示:对孩子自控力的焦虑感高达81.5%,是孩子心理/情绪管理方面父母最普遍关注的因素。别以为“越自律越优秀”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要求,“自控力”同样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

“越不自控越焦虑”,孩子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是家长们最关心的成长的烦恼。

然而有句话说好,“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自控力差,父母们是不是也该检验一下自己呢?曾经一篇小学生的作文“爸爸,我希望成为你的手机”传遍网络,当家长抱怨孩子被手机吸引注意力的时候,是否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呢?

超级学霸VS美盲,你的孩子在塌陷区吗?

近80%的家长表示孩子的课业成绩也让他们焦虑,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能再进一步,大多数人还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

但仍有近一半人忽视了性教育和美学教育,排名末位的这两项成为父母们育儿的塌陷区。

许多家长认为艺术无用,其实是认为难以“致用”。

但正是这些“无用的东西”,能唤醒孩子的感官,丰富他们的审美力,激发生命力。

希望孩子更快乐还是更优秀?

尽管父母们育儿十分焦虑,但在对待自己的认知上又有着不一样的态度。

在希望孩子更快乐还是更优秀?偏向保姆式的家长还是朋友式的家长?以及对孩子和自己的严格度的打分上,又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我希望:愿你快乐,更愿你优秀

以10分制计算,在快乐的孩子和优秀的孩子的天平两端,均值6.7的家长们站队,也就是说,家长们希望孩子“愿你快乐,更愿你优秀”。

在教育方式上,新一代的家长虽然不再是传统的“一言堂”,愿意换位思考平等交流。但在实际亲子关系上,67.5%的家长认为:首先是家长,其次才是朋友。

家长给自己打77分!

尽管如此,仍有超六成的家长认为自己是一个对孩子严格的父母,仅8.1%认为自己对孩子“不严格”。

而对孩子表现相对满意的家长们,有超六成给自己打了80分及以上,仅1.3%认为自己是不及格的父母。

不少父母表示,80分对他们来说“只是比及格高一点而已”,他们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似乎父母对孩子愈加严格,就对自己的满意度越高?

爸爸妈妈带娃的严格度也有不同。

认为自己“非常严格”的爸爸占比12.2%,妈妈们仅为6.7%;如果让爸爸妈妈给自己打个分,爸爸的自我评分75.8分也相对更加苛刻,低于妈妈们的78.4分。

孩子越长大,父母越不安。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小离别》《小欢喜》,这类呈现亲子关系和升学压力的轻喜剧成为“爆款剧”原因。这份白皮书的发布,依托当当大数据和艾瑞调研问卷,勾勒中国家庭焦虑众生相,希望所有父母能放下焦虑,与阅读同行,伴随孩子终生成长。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