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居民老陈和老伴儿一直居住在江西中路267号的大楼里,他们老两口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可以拥有一间淋浴房。今年9月,这个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在外滩街道精细化管理的推动下,经过了9个多月的问询、洽谈、筹备、改造等流程后,江西中路267号居民楼内部改造项目已经完成了验收,“宽敞的空间”不再是居民们的奢求。
作为2019年外滩街道精细化管理项目之一,该项目在2018年年底就率先启动了,街道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设计公司等单位,开始对该大楼的改造进行谋划,主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生活需求,积极协商解决居民提出的问题。
走进如今的江西中路267号大楼,居民老陈主动带着小编参观了他的“新家”,崭新的厨卫设施,整齐的线路、表箱,宽敞的储物空间……老陈开心地说道:“刚开始修缮的时候,有不少居民还是比较抵触的,但随着工程的推进,我们看到了实效,街道帮助我们合理地解决了几十年的遗留问题,改造了厨卫空间,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大家都很满意。”
据老陈介绍,这栋大楼原是办公用房,空间设计存在着先天缺憾,厨房、卫生间都是几户人家共用的空间,每当傍晚做饭高峰期,转个身就能和邻居撞个满怀,油烟味弥漫在整个楼道久久不能散去,生活环境十分堪忧。至于卫生间,那更是老大难的问题,老陈说:“早上上厕所的场面非常壮观,大家需要错峰使用,同时因为不具备淋浴条件,只能去周边的澡堂里冲澡,夏天洗好澡到家又是一身汗,冬天洗好澡回到家头发都能挂上冰坠子。”
通过此次修缮,楼里的油烟管道重新做了大调整,为了更加保障安全,街道为每户家庭统一配置了新的油烟机和灶台;在大楼顶层,四间淋浴房24小时供应热水,解决了居民几十年的洗澡难问题。
除此之外,公共空间的乱摆乱放也是大楼里一直存在的问题。“楼内共有35户居民,大都是以老年人和租户为主,每家差不多就只有十几个平方,很多储物的东西都是放不下的,大家自然而然地把眼睛看向了公共空间。” 久而久之,东家堆一点,西家堆一点,楼道内不仅杂乱无章,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将隐患排除,但又要保障居民的生活,街道特意在楼道内统一制作了储物柜,让每户家庭都有一个固定箱子方便使用。
老陈告诉小编,从今年7月10日开始到9月底竣工,工期总共不到2个月,但居民们却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便捷”的生活环境,也让他们格外珍惜,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个“新家”,居民们自发地制定大楼公约,接下来,他们还会针对楼道美化开展自治工作,“硬件”改善了,“软件”也要跟得上才对。
对老旧住宅楼实施改造提升,是补齐社区建设“短板”、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但老旧住宅楼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好民意关至关重要。采访期间,街道管理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老旧住宅楼改造工程中,街道注重提升居住体验,充分听取住户意见,“因户制宜”进行改造。在整个工程期间,为了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团队也是分批进行。同时,大楼改造完成后,街道正以居委会为核心,整合物业、服务团队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巩固改造提升成果。
为老城厢居民改善生活设施,并不单单是民生意义上的环境整治,更是为上海的城市更新、老房子的保护和再利用重新挖掘出一种模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