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波普艺术大师来愚园路创作,瞄上了“路易•艾黎故居”

愚园路1315弄里有一幢小楼,国际友人路易•艾黎(1897-1987)就曾居住在这里。这是一幢英国式双开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东西向而建,露天水泥台阶可直达二层居室,屋内设施齐备,底层会客室、餐厅、厨房等辅助用房,上层是左侧艾黎的卧室,中间为会客室和工作室,客房在右侧一间,东面庭园种植了主人喜爱的花卉草木。

1977年12月2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路易•艾黎举行的80寿辰宴会上曾这样评价:“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朋友有千千万万,像艾黎同志那样50年如一日,在我们艰苦困难的时期,在我们创业的时期,在我们胜利之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

今年10月,比利•埃普 (Billy Apple)来到愚园路,参与艺术家驻地计划。当他无意中得知路易•艾黎也是新西兰人时,这个巧合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他决定做些什么留在这里。在仔细阅读、研究了路易•艾黎自传后,对路易艾黎曾经创建主旨为“工合”的技工学校产生了敬意和浓厚的兴趣。

于是,他很快在愚园路临时组建了一个创作团队,这支团队的年龄从20岁到84岁,有尚未毕业的在校生,也有留学归国在创邑任职的工作人员,在历史三周半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中,完成了这幅挂牌的构想与设计,从反复精细修正到最后的制作,比利经常在每天团队的共同工作结束后,对大家说:gungho“工合”,即:一起干吧!他很满意这支团队真正实现着“工合”的精神。

作为愚园路更新的执行方,也是艺术家驻地计划发起方——CREATER创邑相关负责人告诉周到君,比利•埃普是所有波普艺术家中的重要发起者之一,在超过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并没有完全遵循波普艺术前行的方向,反而更加倾向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以及整个世界波普艺术的观念,这也奠定了他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今天的当代艺术史上的地位。“这次能请到这位世界级的艺术家为愚园路留下作品,深感荣幸。”

最终,比利•埃普带领团队创作出了一幅刻有“工合”的原标识和以比利的波普苹果标识的挂牌,将会展示在上海愚园路路易•艾黎的故居外。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