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这位90后作曲家写了这样一部红色交响乐

两年前,当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宣布由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时年25岁的龚天鹏创作的交响合唱《启航》担纲当年的开幕演出时,不少人带着审视的目光——年少成名、海归背景,这位艺术节开幕演出史上最年轻的作曲家,能否胜任主旋律作品的创作任务?

直到演出当晚,他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启航》中,大家听到了这位“非典型性”90后作曲家,通过音乐传递出的那份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担当与强烈的使命感。

也因为这部作品,龚天鹏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两年后,由他创作的第十一交响曲《潮》,将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于11月13日首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受邀担任文学策划,著名指挥家、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执棒献演。

“想象一下, 从一滴水开始,汇聚成一片海洋。”提笔之前,毛时安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龚天鹏。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大型交响作品《潮》用音乐从上海的视角回忆共和国的70年。从涓涓细流到滔天巨浪,时代的潮涌澎湃而过,“在这部作品里,既有宏大的民族情怀,也有温馨的市民视角,我希望以它来探索大国与小家的关系。”龚天鹏说。

全曲以“潮”为核心意象,分听潮、赶潮、弄潮、梦潮四个乐章,蕴含了抗争、建设、改革和未来四个庄严的主题,借助乐音大写意地隐喻、勾勒了当代中国在美好理想的驱动,不畏千难万险,意气风发奔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从上海看中国的70年,也从上海听中国的70年。”龚天鹏总结道。

作品中一如既往地洋溢着龚天鹏的充沛激情,横溢才华,既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磅礴气势宏伟结构,又不乏委婉动听的诗化旋律,同时广泛借鉴了现代的音色音响和技法。在龚天鹏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讲述上海的作品,而是从上海看到整个中国发展的缩影,“当下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与国际社会紧密合作,所以以交响乐的语汇来向世界传递一个中国年轻人的内心表达,再合适不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