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中摘金夺银,为宝山区少年宫打击乐团23位同学点个赞!

舞台上,穿着一身黑衣的孩子们,帅气的挥舞着鼓槌,时而轻快,时而深沉。近日,在第14届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中,宝山区少年宫打击乐团的两个团队,分别获得社会重奏组综合打击乐类金奖和银奖。

宝山区少年宫打击乐一团与二团的23位小选手,在宝山区少年宫陈子嘉老师全程指导和带队下参赛,与全国200多支队伍同台角逐,演奏的作品《原子盆景》和《科技先锋》,获得社会重奏组综合打击乐类金奖和银奖。

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此次参与比赛的23位小选手中,其中部分一团的孩子已经连续第三年参赛了,对于这次的表现,陈子嘉谦虚的表示:“这是打击乐连续参加比赛三年以来,目前为止最好的成绩,这离不开团队成员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坚持。”

今年五月在提交了参赛报名表、拟定了自选曲目后,陈子嘉带领乐团成员进行每周两次的排练,由于排练正直暑假,学生们每天冒着酷暑来到少年宫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排练。

要演奏好一首曲子,需要用到的打击乐器包括木琴、钢片琴、架子鼓、马林巴、管钟,等十几种乐器。陈子嘉说道:“其实单独演奏这些乐器并不是非常难,舞台上关键的难点在于配合,因为每位团员都需要有团队配合的精神,排练时有一个乐器没跟上,大家都要停下重来。

在暑假里,每次彩排所有同学基本全部到齐,因为每个人需要敲打不同的乐器,所以缺一不可。同学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比如推掉了旅游计划、培训班的课程、让陈子嘉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孩子叫徐彦,带着高烧继续来彩排。

临近比赛前夕,陈子嘉加强了排练密度,从每周两三次的排练,到最后三天每天进行排练,而此时的陈子嘉也因彩排的艰辛发烧了,陈子嘉上午带领打击乐小成员们排练,下午赶去医院挂水。

在排练的过程中配合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敲打的音、过快或过慢都将影响到整个团队,一遍又一遍的重新来过,是排练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时常几秒钟的一段音符,来来回回重新敲打五六遍,甚至数十遍。

比赛时所有乐器都是组委会提供,与孩子们平时彩排时用的乐器不同,在比赛时演奏效果也会与彩排时有所不同,学生会不习惯,所以往年很多孩子会觉得自己打错了,完全找不到感觉。

“比赛当天,与往年相比,我们的孩子明显成熟了不少,以往经常有孩子上台前和我说很紧张,而这一次却没有,对于组委会准备的乐器他们也慢慢习惯了。在比赛完下台后,有部分孩子还和我说觉得今天的比赛没有彩排时表现的好,有点失落,因为在比赛时我们出现了一个小失误,独奏部分有点偏快,但孩子们临场反映很快,很快将偏快的部分马上拉回来。”陈子嘉介绍说。

顾玏禹同学是从陈子嘉2016年成立打击乐团开始就一直在乐团里了,从小学习钢琴的顾玏禹对音元十分热爱,也具有一定的音乐底子,在乐团里他负责的乐器是钢片琴。回顾自己参与的这三年来的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顾玏禹感慨的说道:“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有喜有泪,太不容易了。”

顾玏禹回忆道:“三年前打击乐团第一次参加比赛,当时团队状况百出,让评委都大跌眼镜,一方面是紧张,另一方面是对现场提供的乐器不熟悉,比赛一开始架子鼓手需要率先敲击4下,但当时乐队成员反映过慢,延迟了敲打。还有错音和节奏乱了好几次。”

“第一次的比赛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第二年从第一年的经验之中总结,加以时日的练习,虽然比赛仍有些许紧张,但最后得了铜奖。第三年我们全力以赴奔着得金奖的目标前进,在比赛上台前,团友们互相鼓励,与前两年相比,在参与了多场比赛后心里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以上台的时候我们放轻松,登上舞台演奏的时候一气呵成。”顾玏禹对记者说。

虽然这次是宝山区少年宫打击乐团三年来最好的成绩,但是陈子嘉表示,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孩子们自身的努力,还有一些小运气,希望团员们不要骄傲,未来的路很长,他们在学校的学业也将会越来越繁重,所以希望他们能将打击乐坚持下去,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小朋友加入打击乐爱好者的行列。

宝山区少年宫打击乐团成立于2016年9月,目前共有学生近30名。在社团指导教师陈子嘉的带领下,乐团成员们从艰苦的基本节奏、基本技法开始练习,在一次次作品排练、舞台打磨中逐步成长起来。近年来,打击乐团曾多次代表宝山区参加上海市特色乐队展演等市级赛事,并获得优异成绩。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