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光纬戏剧有限公司出品的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经典作品《安魂曲》中文版参演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色列最具潜力的新生代导演雅伊尔·舍曼携手主演倪大红、孙莉等,将于10月25-27日为观众带来三场精彩演出。
《安魂曲》是列文在生命尽头的巅峰之作,他将契诃夫的三部小说片段,改编成了三个承受着“死亡”境遇的故事,探讨了“死亡”这一直击灵魂的主题,引人深思。此次中文版历经5年时间筹备,于今年7月在北京首演,引起戏剧圈不小轰动,随后在天津、成都、宁波的演出,也都呈现一票难求之势。此次演出来到上海,将继续对原剧中死亡的诗意进行着力表达。
尊重中国观众视角 结合中国文化再创作
为了更好地呈现出《安魂曲》的精髓,导演雅伊尔·舍曼在结合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对原版进行了本土化再创作。他绝不允许中文版成为原版的简单复制,仅仅让演员和语言本土化,而是站在尊重中国观众的视角下,以全新演绎和独到解读创作了属于中国舞台的《安魂曲》。
雅伊尔认为,《安魂曲》旨在讨论人性本身,列文用讽刺的喜剧手段表达着对“错失机会”的思考。对于剧中不断萦绕着的悲伤,他要求,演员的情感表达要充满克制,不将角色的痛苦直接展示出来。“就像蚂蚁们一直做着属于自己的工作,如果有蚂蚁死了,把它的尸体拖回去后再继续忙碌,它们不显露悲伤却不代表悲伤不存在。”
倪大红、孙莉倾情演绎 诠释人物饱含深意
“老戏骨”倪大红饰演了刻薄的棺材铺老工匠,他精于算计,颈前始终挂着一个算盘。但经历妻子去世,他有了很大转变——从对妻子漠不关心到怀念妻子。
倪大红表示,在《安魂曲》中文版的创作过程中,中西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激起他早期对戏剧创作的热情和新鲜感,“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安魂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品……排练中,我能够非常快地捕捉到雅伊尔导演给我的提示,表现出各种他想要的东西。一些表演上不可取的地方,他也会及时表达。这种磨合过程让我很有收获”
孙莉则演绎了一位痛失婴孩的年轻母亲。“这部戏里我扮演的是母亲角色,作为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会有很深的体会。”孙莉说,她在第一次看剧本时就落了泪,后来了解到这部戏是列文在人生最后的时间完成时,她感觉出了巨大的悲剧的力量。
据悉,该剧在结束上海演出后,将继续完成2019年秋冬季巡演。本次巡演自10月18日《安魂曲》亮相中国(宁波)海丝国际戏剧节开始,全程历时75天,共计21场演出,途经宁波、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西安、西昌、深圳、广州和重庆十座城市。届时,将有更多观众走进剧院,感受到这部经典作品的全新演绎。
解码《安魂曲》
时间 10月25日-27日
地点 美琪大戏院
特别提点 中以合作,中文演绎,“以色列良心”的经典之作
该剧根据契诃夫三部小说片段改编创作,从中提炼出三个承受着“死亡”境遇的故事。以老人老妇的死亡为贯穿主线,以年轻母亲痛失婴孩的悲伤作高潮,用多次节奏性重复的车夫故事作经络。
中文版《安魂曲》由备受全民喜爱的“宝藏演员”倪大红和影视明星孙莉领衔主演;以色列新生代表导演雅伊尔·舍曼执导。中文版采用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张平的译本;中方资深制作团队与以色列优秀舞美、灯光、造型、作曲等团队共同打造,也是首次使用本土语言来倾情演绎这部享誉全球的灵魂巨作。
《安魂曲》由以色列戏剧史上杰出剧作家汉诺赫·列文创作,他一生创作剧作六十余部,直到1999年因骨癌去世前夕,他仍然在执导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舞台,他也被称为“以色列的良心”。1999年,《安魂曲》在以色列卡梅尔剧院一经首演,大获成功,所到之处喝彩不断。《安魂曲》饱含着汉诺赫·列文“向死而生”的人性本色以及他对人类不断的凝视与思考,每次演出都带给了台下观众直击心灵的震撼与长久驻留的感动。
在剧作家汉诺赫·列文逝世20周年的2019年,《安魂曲》迎来了中文版,改编为中文版后的《安魂曲》,由中国演员演绎,用中文来表达,这种碰撞与融合更能将我们带入到共情与感动中。著名演员倪大红和孙莉分别出演剧中的老人与年轻母亲。
作为国际化的中以合作,《安魂曲》中文版的导演、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造型设计和作曲等均由以色列优秀艺术家负责。中文版《安魂曲》的舞台极具风格化和象征意义。舞台设计成一个10度倾斜的环形平台,演员在环形的舞台上生活、奔跑,直至走向“死亡”。
老人弥留之际与亡妻相聚的那场狂欢似的幻觉,亦营造了一种童话故事里男女主角同乘旋转木马憧憬美好生活的浪漫幻象。吉他、管弦乐、大提琴、钢琴、手风琴、键盘、混音等丰富多变而充满诗意的音乐伴随着剧中人的生死哀叹出现,表现了生命的循环往复和故事的童话属性。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