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首席记者 顾文俊 尽管五个多月前,日本新旧天皇的交接就已经完成,老天皇成为过去,新天皇抛头露面,“令和元年”的记号也出现在了商品包装和大街小巷,但是,直到从电视屏幕中看到59岁的新天皇身着皇袍、头戴御冠、手持朝笏,站在宝盖帷幔的御座之上,人们才完完整整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由德仁象征和代表的日本。这种古老的仪式不仅是历史的延续和传承,在增加文化观赏性的同时,它也在回答外界的好奇:天皇制何以在现代日本国民的生活中继续发挥价值?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
■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日本新华桥报总编辑 蒋丰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廉德瑰
活的标本
顾问:相比世界现存的其他皇室礼仪,日本天皇的即位仪式更其繁复,而且古色古香,尽管它已经过时,但对现代民众意味着什么?
蒋丰:西方皇室的即位仪式可能更多是在观赏度上做文章,日本的仪式则尤其着重程序,因此时间也拉得很长。从茶道、花道、柔道等文化形式上也能看得出来,日本文化非常重视仪式感,皇室即位大典也是日本向国际社会的一次文化传播,以此展示日本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存在价值。
廉德瑰: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天皇掌握政权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战后更对其象征地位有了明确规定,而皇室大典也只能被视为文化传统的“活的标本”。在日本人心里,天皇象征和代表这个国家,但他代表的不是权力,而是国家的整体形象。从传统上来看,跟其它国家的皇室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天皇被明确认为是宗教(神道教)的神的存在。在日本历史上,天皇家族被认为继承了神的血统,天皇本人则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尽管战后天皇已经回归于人,但新皇即位仪式依旧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祭拜,等于是在向神报告自己登基的消息。
顾问:历史上天皇驾崩,新天皇服丧期满方可即位,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则是例外,但在德仁即位仪式上,依然健在的上皇夫妇并未出席,有没有令外界感到意外,抑或理所当然?
蒋丰:民众对此的确抱有期待,但期待之余也能理解。民众希望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再次看见老天皇,因为明仁是唯一一位在位期间未经战争的天皇,民众对其很有感情。明仁在位的30年间,日本经济虽然没有高度的增长,但也保持了相对的平稳,日本的国际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应当说,人们对老天皇没有怨言,不像他的父亲昭和天皇在民间留下了两极分化的印象。明仁夫妇的缺席更多的考虑应当是不希望给新天皇夫妇造成精神上的压力,也避免出现民众对老天皇过多的拥戴,对新天皇过分的冷淡,以及对两位天皇进行不必要的比较。
外交契机
顾问:可以说平成时代的即位仪式(1990年)是一个结合了战后日本宪法精神的创新产物,也是天皇即位仪式的分水岭,如今德仁天皇的即位仪式是否一切遵循当时,难有新意?
蒋丰:天皇即位主要的看点是其传统性,日本神话将其称为“万世一系”,不像其它国家的历史经常会出现改朝换代。从这一点上,仪式本身强调的就是传承,而非创新。但因所处时代的不同,德仁天皇的即位仪式仍有不同,比如明仁即位时的1990年,苏联尚未崩溃,东欧尚未巨变,而今,日本的建交国比当时又多出了30多个,整个仪式也就显得更国际化了。
顾问:在出席外国政要的名单中,美国只派出了运输部长,巴西则是总统亲自来祝贺,英国王储查尔斯是少有的两度参加天皇即位仪式的外宾,当然,更为外界关注的是韩国总理的到来是否预示着日韩矛盾有望缓解?
蒋丰:英国和日本的皇室有特殊关系,二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英国是日本皇室成员海外留学的首选,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皇室文化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皇室文化得以交流,德仁恰恰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从海外(英国)留学归来的天皇。当然,见证两代天皇即位的查尔斯王储至今都未能登基,这也是外界热议的话题。
美国其实原计划是派副总统彭斯前来观礼,但估计内政外交事务太忙,顾不上了,而且,毕竟德仁即位之后会见的第一位国宾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也就无所谓出席即位仪式的官员级别高低了。
巴西总统亲自前来有其历史原因和天然联系。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很多移民来到南美,巴西是拥有日裔社会族群最多的南美洲国家,日本的外国研修生中人数最多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巴西人,他们毕业后加入日本国籍非常容易。
韩国总理的到来令外界多少有些意外,此番能否通过皇室外交改善日韩关系,备受关注。日本政府对韩国的强硬态度,不仅在韩国,也在日本国内引起反响,被认为对日本经济乃至东亚发展都不利。文在寅一直呼吁韩日之间对话,但此前遭到日方一再拒绝。
廉德瑰:韩国总理出席日本天皇即位仪式,应当是一个信号。大典就跟婚礼一样,主人不邀请,客人难亲临,这次应该是日方向韩方发出了邀请。韩国总理不仅是参加仪式,还会和安倍会谈,他带了文在寅的亲笔信,这显然是典礼外交。日韩关系到现在为止,令双方都有所损失,日方不得不考虑有个了结。另外,美国很可能从中干涉,在日韩之间更可能力劝韩国让步,如果韩国让步,给日本一个台阶,日方也就没必要强硬下去。毕竟是国家大典,韩国这样的重要邻国缺席,将是一个面子问题。不管怎么样,天皇家跟韩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与时俱进
顾问:天皇在即位仪式上的演讲恐怕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民众希冀从中听到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蒋丰:历史上,明治天皇的讲演曾经揭开明治维新重要的一幕,日本由此实现了从古代史到近代史的转折,也从一个封闭的亚洲小国转向被迫开放,继而进入帝国主义。战后日本宪法则明确规定天皇只是国家的象征,而非国家主权的代表,因此天皇的演讲最多也只能在象征的基础上展现出一些个性。比如明仁天皇在海内外的慰灵之旅,就极富和平天皇的特色。德仁是日本千年历史上第一位海归天皇,也是第一位由生母带大的人间化的天皇,想必他也会在宣誓和平意愿、促进日本国际化、发扬日本传统文化等方面有所表现。说到日本民众对天皇声音的印象,应当说1945年8月15日的“玉音放送”是历史上的首次,当裕仁天皇宣读终战(战败)诏书的时候,人们惊讶于这个刚从神坛上坠落的声音居然还有点娘娘腔,而且他的措辞半文半白。但是,德仁天皇在各地的演讲让日本人感慨,终于听到天皇在用男人的声音讲话。
顾问:民调显示,有相当数量的民众希望新天皇能更多表达观点。会是哪方面的观点?
廉德瑰:按道理来讲,天皇对政治问题不能表态。但迄今为止,从明仁开始,有些举动事实上已经涉及政治,比如特意参拜战歿者纪念地,其实就表明了和平主义的态度。当然,类似走访灾区、海外亲善之旅,这些都不涉及权力斗争,也不属于政治问题。从明仁到德仁,两代天皇基本上都秉持反省战争的立场,只是相关表述不会直截了当。
蒋丰:日本社会对天皇制有很多议论,讨论最多的是,天皇一家在花着国家的税金,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面前,天皇应当有所表现。德仁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美智子皇后亲手带大的天皇,也是第一个表现出“护妻狂魔”性格的天皇,他在科学问题上也有所建树,因此,老百姓希望他能更多出声,当然,因宪法和时代特征所限,也不会期待他在政治上有重大突出表现。但就君臣关系而言,众所周知,老天皇与安倍首相关系不和,现在的新天皇似乎会有所改善。安倍首相很得意,当他初次拜见完新天皇,德仁亲自把他送到了大门口,由此可见这一届的君臣关系会相对较好。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