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题教育进行时丨9年培养4千多名国际商务官员,上海商学院打造一流研修基地!

“中国的崛起太迅速了,像一个奇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取得的巨大成功一定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正在上海商学院参加赞比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研修班的赞方代表团团长大卫·汤姆森·坦博先生,对新中国七十年发展成就发出赞叹。

2019年巴西商贸促进研修班参训学员考察阿里巴巴集团

上海商学院党委在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秉持“以商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应用型商科大学办学优势,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能级,积极承担国家商务部下达的援外培训任务,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商务人才、增进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

精心育才,国际商务官员纷至沓来

上海商学院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上海)于2010年成立,是商务部首批授权设立的4大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之一、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唯一花落全日制本科高校的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上海)主任、上海商学院副校长贺瑛表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聚焦金融、贸易、航运、贸易、城市规划、科技创新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上海特色的援外培训项目。

截至目前,研修基地已培训了来自6大洲、14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426名商务官员。

在上海商学院参加赞比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研修班的学员奇斯姆芭·穆法娜女士感言:“中国近年来倡导的“一带一路”帮助了很多国家,中国热爱和平,人民友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

突出中国元素,打通“三大课堂”

研修基地发起的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长论坛

构建课程体系,突出中国元素,是上海商学院做精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的一大特色。

学校重视培训课程与培训目标的契合,通过构建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展示中国成就、树立“四个自信”。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一是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比例,突出具体政策和实践经验,二是注重中国元素,以传播中国理论和讲述中国实践的案例为主。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通识课程模块,凸显中国风格和上海特色。

同时,上海商学院注重打通“三大课堂”,丰富培训模式。第一课堂以案例式、研讨、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注重实践,拓展第二课堂,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大唐电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经纬设计研究院等建立了国际商务官员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借助高科技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智能化与便利化,打造网络第三课堂。

主题教育与服务中心有机结合

在新形势下,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内涵建设,积极服务国家大局和城市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援外培训体系建设,推进构建国际化办学格局,加快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商科大学?这成为上海商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上海商学院将主题教育与服务中心、推动发展有机结合。

一是搭建政企合作平台。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参培国家“引进来”积极“架桥铺路”,主动对接上海市对外投资促进中心、上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等多家国内单位。

经引荐,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国银联、吉利汽车、吉祥航空等一批企业与参培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是构建教育合作平台。学校和一批参培国家高校紧密合作,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商科教育联盟,围绕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等主题开展对话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联盟高校间积极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等合作交流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后续力量。

三是组建“国际商务智库联盟”。学校与匈牙利经济研究院、柬埔寨皇家科学院、捷克金融管理大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商务决策咨询。日前,商务智库提交的“区域金融一体化报告”引起罗马尼亚、波黑、埃塞俄比亚等多国政要高度重视,决策咨询成果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上海商学院党委书记沈大明表示,要坚持统筹推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主题教育推动学校事业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