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第五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在上海科技馆正式启动。在音乐界素有“东方的帕格尼尼”之称的沪籍知名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出任形象大使,并向社会公众发出《生态文明行动倡议》。
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以“汇聚你我之力,共建生态未来”为主题,整合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推出了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九大主题活动。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主任、市科委巡视员季晓烨代表组委会致辞时表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之城,打造与卓越的全球城市相匹配的世界级滨水区、世界级生态岛,已成为上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通过“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的大平台,与全球自然保护专家交流对话,在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学习体验,走进滨江绿道、郊野公园、动植物园与自然亲密接触,切身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美好。
启动仪式上,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王晓奥介绍了本市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果和总体目标;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虹口区广中路小学的孩子们现场还原了青少年暑期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的情景,提出了不少关于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金点子;来自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学校的研学考察小分队带领现场观众一起走进滨江45公里生态廊道,共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著名小提前演奏家黄蒙拉先生上台分享了他与自然保护的不解之缘。他表示,鸟语虫鸣、松涛阵阵、流水潺潺,这些自然之音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希望每个人都能贡献一份力量,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丁文江向他颁发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形象大使聘书。伴随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的悠扬琴音,形象大使黄蒙拉带头发起《生态文明行动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做自然保护的宣传者、绿色生活的践行者、生态未来的建设者,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壮美华章。
上海这座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国际化大都市,在70年跌宕起伏中始终秉持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中流击水、勇立潮头。未来,上海更将凝聚起全社会共抓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把“绿色生态”作为这座城市更持久、更深远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稳步迈进!
仪式上,从世界各地赶来同赴盛会的自然保护领域专家代表也齐齐亮相,他们将通过全天专题报告与公众分享保护自然的珍贵经历与宝贵经验,启发听众对于自然保护的新认识。
接下来的一周中,九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在申城遍地开花,市民朋友们可以在与全球自然保护专家的对话中启迪新思,在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中学习体验,还可以走进滨江绿地、东滩湿地、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用心聆听,切身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美好。
组委会希望通过这一自然保护盛典,进一步推广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扩大这一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受益面,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宣传活动把热衷于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各方力量及优势资源汇集于此,打响品牌优势、加强生态内涵,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继续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将“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打造成一个国际化、高水准、公众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平台, 助力上海早日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和卓越的全球城市。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