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杂技剧作为开幕演出,在艺术节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以海派杂技的方式讲述红色文化题材的故事,同样也是第一次。
用时代语言、国际语言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的创新尝试,正凸显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新性、国际性和艺术性”的特质。
海派杂技,除了炫技也能讲好故事
大型杂技剧《战上海》以解放上海战役为故事线索,真实展现解放军在攻克四川路桥北岸邮电大厦、四行仓库等战斗时的壮烈场景,讲述中共地下党为保护发电厂等重要城市设施,粉碎敌人破坏阴谋的故事。
“我们坚持小人物、大格局,小切口、大情怀,打造海派杂技与国内外观众交流的新平台”,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说。
要让以炫技为长的海派杂技,讲好一出主旋律故事,并不容易。让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杂技演员演好70年前的英雄人物,更难。
舞台上,正面战场和地下斗争两条故事主线的交替展开,成功塑造了解放军战士江华和地下党白兰两位革命者大无畏的形象。
丰富的剧情为杂技展示提供更多艺术表演空间,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也为故事推进提供更多精彩亮点。
“铁骨攻坚”一幕中,演员在6根绳梯攀爬,展示各种高难度动作,最终拿下苏州河畔大楼控制权。敌人在暗室密谋炸毁电厂,沙盘瞬间变成废墟;“雨夜飞渡”中,主创以当年苏州河畔的木桩为灵感,设计了梅花桩道具,通过演员在梅花桩上攀爬、跳跃的技巧,表现我军战士的智勇双全。
此外,该剧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双人滚环、双人力量、双人绸吊等手法,展现两位主人公从相识相恋到为了共同信仰而暂时分别的情感历程。
“《战上海》让海派杂技的新难奇美绝,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和故事、戏剧真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活生生的人物,有戏剧矛盾。”董争臻说。
从5月份试演到今晚踏上艺术节的舞台,《战上海》剧本修改十余稿,原来的8幕缩减为7幕,100分钟浓缩到85分钟。从春到夏再到秋,高强度排练让演员们身处空调间仍然汗流浃背,大家憋着一股劲,谁也不肯先休息,甚至有演员带伤排练。
演“男一号”江华连长的王怀甫在接到出演任务时,有点懵。
“过去我们演杂技,注重的是技巧表现,怎么炫怎么来,面对观众唯一的表情就是微笑。”而《战上海》的剧情,却有些虐。编剧董争臻与编导李春燕、刘亮带着主创人员“抠”情节,休息时王怀甫找来电影版《战上海》和大量相关影视剧揣摩,渐渐用细节把江华的性格丰满起来,越来越多的了解中,他突然觉得,眼前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理所当然,“都是前人们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踏出来的。”
红色题材,有筋骨有血肉有温度
“有筋骨、有血肉、有温度”的红色题材作品在本届艺术节中层出不穷。
今年,艺术节委约90后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第十一交响曲《潮》将于11月13日献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作品从上海视角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0年光荣历程。
另一部委约作品——上海沪剧院沪剧《一号机密》则是艺术节与沪剧院第10次牵手,全剧围绕中共地下党员默默守护党的机密文件展开。
上海音乐学院交响诗《英雄颂》将在艺术节上演,作品在音乐语言上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具有融合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来自全国各地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的精品力作同样汇集艺术节的舞台。
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三湾,那一夜》表现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三湾改编”,生动展现毛泽东同志在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
山东歌舞剧院民族歌剧《沂蒙山》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反映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精神。深圳交响乐团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以“我的”视角审视祖国历史纵深和广袤地域,通过鲜明的主题、磅礴的气势、浪漫的抒咏、斑斓的色彩来表达意蕴深长的家国情怀和家园情愫。
为了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艺术成果,《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壮丽七十年 情牵海内外——“亦师亦友”第九届海上画家联展》等展览,通过丰富多彩的绘画、工艺品、器物等形式展现神州大地的缤纷多彩。
中外名家,共筑“亚洲演艺之都”
海纳百川,今年艺术节一如既往汇聚全球顶尖演艺资源,吸引世界名家名团纷至沓来。
《安德鲁•曼兹、黄蒙拉与北德广播爱乐乐团音乐会》将为本届艺术节收官。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全明星之夜汉斯·范·曼伦作品集《大师颂》等,将把欧洲现代舞的最新成果和顶尖水平带到申城。
当今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之一,曾荣获21次格莱美提名并两度获奖的小提琴家平夏斯•祖克曼将与阿德莱德交响乐团奏响视听盛宴。
世界级男高音何塞·库拉音乐会《今夜无人入眠》,传奇歌剧天后芮内·弗莱明唱响舒伯特、托斯蒂、德克雷申佐等经典艺术歌曲,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音乐会等都将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观演记忆。
以色列卡梅尔剧院《罗密欧与母亲》、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等折射出欧亚戏剧作品的前沿理念。
国际名家名团之外,艺术节的舞台如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助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一系列精选演出是艺术节交出的答卷。
上海京剧院新版京剧《大唐贵妃》与艺术节再续前缘,史依弘、李军、陈少云、安平、奚中路等海上京剧名家主演。著名程派青衣张火丁将携手中国戏曲学院,除了带来备受关注的《霸王别姬》,还将演绎《金山寺》以及她的拿手好戏《锁麟囊》。
中以合作中文版话剧《安魂曲》由以色列戏剧史上杰出的剧作家汉诺赫•列文创作,根据契诃夫三部小说片段改编创作完成,备受全民喜爱的演员倪大红、孙莉领衔主演。话剧版《革命之路》则是原著小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授权戏剧改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系主任姜涛担纲导演,影视明星夫妻沙溢和胡可将夫妻搭档出演剧中夫妇。
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43台97场参演剧(节)目、98场艺术天空演出、40项100场艺术教育活动轮番上演,艺术节为申城市民带来的绝不只是好戏。当城市与艺术交融,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将愈加迷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